近年来,我市聚焦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截至2023年底,阳江市发明专利授权895件;期末有效发明专利65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0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47411件;全市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商标2057件,全市平均每4.86个市场主体拥有一件有效商标。
一是创造和运用效能不断提升。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打通政企、政银、银企“互联互通”对接渠道,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帮助企业把“知产”变为“资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23年,我市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31笔,质押金额9.51 亿元,比上年增长56.08%和34.78%;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27件,融资金额12.99 亿元,居全省第八位。在去年举办首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我市企业获得2金2银1优秀奖1最具投资价值奖的好成绩。加强地理标志培育,目前全市培育地理标志产品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全市有地理标志用标企业25家。2023年,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融资突破20亿元,达到22.50亿元,同比增长143.72%,惠及中小企业58家。
二是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高压态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2023年度,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39宗,罚没金额71.7万元。其中商标侵权案件32宗,假冒专利案件4宗,特殊标志侵权2宗(均为奥林匹克标志),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不规范使用案1宗;办理外省检察机关移交的商标侵权案件2宗,向省外市场监管部门移送商标侵权线索6条。在强力打击违法行动的同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提升多元维权效能。全市6个县(市、区)分别设立维权援助工作站,协调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在市快维中心、阳西中山火炬园、阳春电商协会设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进一步加强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联合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0个部门印发《阳江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非诉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执法、行政裁决、仲裁、调解、公证存证渠道间衔接机制。2023年度,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案件共334件,电商侵权纠纷案件257宗,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6宗,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4宗,人民调解仲裁确认案件2宗,知识产权公证存证案件4件。
三是服务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我市成立了阳江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向社会免费开展商标、专利、维权援助等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全市设立了7个商标品牌指导站,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9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设立粤西片区首个商标受理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阳江受理窗口”,建设阳江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和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推动公共服务辐射更多行业和区域,为我市市场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维权、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服务。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