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段时间雨水频繁,加上恰逢天文大潮,海水上涨,几乎已接近部分木栈道底部。越往前走,海水越深,高1米左右的红树也仅看见顶部的几片叶子。张崧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海域说,半个月前,恢复性种植的23亩红树林已被海水淹没了,由于那几天刚好是农历十五的天文大潮期,下午两三点就开始退潮,正是种植红树苗的好时机,加上近期天气暖和,台风季节还没到,最适合红树苗种植工作,种下的红树苗成活率高。
张崧介绍,这次种植的树种有红海榄、白骨壤、秋茄等品种,由于红树可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短期的海水淹浸并不会影响其生长。他说,湿地公园的规划总面积约3868.5亩,原有红树林480亩,自2015年1月1日建成以来,为打造更美生态地标,每年都会进行恢复性种植和扩种,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总面积约800亩,累计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年内计划再投入220万元,面积拟增至1200亩。
“由于之前种植技术不成熟,树种选择、种植时间等掌握得不好,树苗的成活率不高,只有30%左右。”张崧说,后来,通过请教专业技术人员,选择省内优质树种,购苗后还进行练苗,以让树苗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温度、湿度以及土壤PH值等条件,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和质量,目前树苗的成活率基本可达95%。
据介绍,目前湿地公园的红树主要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木榄等品种,大型底栖动物66种,鸟类27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28种,省重点保护49种,CITES附录物种21种,国家三有保护168种等。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种类,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红树林海洋廉洁文化示范基地。
此外,中山大学还联合英国国家海洋研究所、荷兰国家海洋研究所在此开展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海岸氮输入,富营养化对红树林中植物、大型底栖动物、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比较不同红树植物种类的生态功能。还有就是研究红树林在消波、减浪、护堤方面的生态功能以及尝试营造生态海堤的理念实践。
虽然当天时雨时晴,并不十分适宜出游,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两名外地游客告诉记者,他们刚游玩完大角湾,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生态公园,观赏性非常强,很是惊喜。张崧说,海陵试验区东北部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在华夏文明和南宋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湿地公园将以宋太傅祠、灵谷庙等南宋历史文化遗存为底蕴,以生态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产品来弥补海陵岛单一的滨海浴场产品之不足,倾力构筑“红林鹭影,宋韵渔风”景区,吸引八多游客纷至沓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