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那龙河碧道。
↑情人河成为靓丽的风景。
←繁华市区中的鸳鸯湖。
↑新阳河从“臭水河”变身城市生态廊道。
那龙河的水质好了,两岸的风景也美了;一道道白色的水帘,成了情人河靓丽的风景;新阳河从“臭水河”变身城市生态廊道……5年来,阳江的河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丑”变“美”,由“浊”成“清”,从“混乱”走向“有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离不开全市1344名河长的辛勤付出。
全面推行河长制5年来,我市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建立”到“见效”,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漠阳大地缓缓铺开,并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河湖治理新格局。2018年,我市在全省首次河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获奖励500万元。
全市河湖概况
我市共有河流403条,水库231宗,山塘290座,河湖总数924条(宗、座),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水域面积0.1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库、山塘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1344人,其中市级河长9人、县级河长69人、镇级河长524人、村级河长742人;设立市、县、镇三级河湖警长192人,其中市级河湖警长7人、县级河湖警长29人、镇级河湖警长156人。
防治水污染
保障水安全
13条城区黑臭水体达到“长制久清”
我市不断强化预警研判,每月通报水质监测情况,力促国考断面考核达标,并落实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多源共治,全面推进全流域系统治污。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我市城市建成区共有13条黑臭水体,经治理,已全部通过“初见成效”自评,100%达到“长制久清”。
640个排污口已排查
我市持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实现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截至今年10月底,已排查排污口640个。
206家企业限期整改
开展工业园区涉水工业污染源执法检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2016家(次),限期整改企业206家,立案查处企业31家。
6204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截至目前,全市8088条自然村,已完成治理6204条,治理率76.71%,已完成收集7768条,收集率96.04%。
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74%
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整治工作,开展《阳江市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规定》立法工作;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高毒农药违法行为;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74%,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25%。
9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验收
我市列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攻坚行动未竣工验收项目为90宗,截至2020年12月底,小型水库竣工验收90宗,已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列入全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1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列入全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1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 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经审查论证后已全部批复并上报省水利厅。
534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已完成
经积极争取,我市列入《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实施方案》的项目共65宗,规划治理河长836.5公里,规划投资17.27亿元,治理河长及规划投资占全省的10%,实施年限2018—2022年。2018至2020年度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合计37宗,批复治理河长578公里,现已完成534公里,完成率占批复治理河长92.3%。
修复水生态
改善水环境
清理“四乱”问题427宗
积极开展“五清”和“清四乱”等专项行动。自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约9.948亿元,清理规模以上河湖的“四乱”问题357宗;清理规模以下河湖的“四乱”问题70宗。
“清漂”3590公里
我市“清污”工作共整治入河排污口486个,“清漂”工作共清理河流3590公里、清理水域面积222平方公里、清理漂浮物11.25万吨;“清淤”工作共清理河道长约130公里。目前我市境内已无连片水浮莲,河道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河道采砂管理有法可依
2020年12月,我市印发《阳江市关于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印发《阳江市水务局关于划定河砂禁采区和可采区的规定》等5份配套文件,健全河湖管理法规制度,确保河道采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766个村级以上河长制管辖河段设置考核断面开展水质监测评估
制定实施基层河长水污染防治考核实施方案,对全市766个村级以上河长制管辖河段设置考核断面开展水质监测评估,以监测结果的考核倒逼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全力攻坚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建设水源林2.5万亩、沿海防护林0.8万亩、新造林抚育3万亩
加大水生态修复保护力度,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2021年建设高质量水源林2.5万亩、沿海防护林体系0.8万亩、新造林抚育3万亩。加强水源水质保护,全市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
全力保护水资源
高质量建设碧道
编制《漠阳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
2017年以来,我市高起点编制《漠阳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将其作为漠阳江流域治理、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的重要依据;出台《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将漠阳江流域的水质保护提高到立法保护的高度,实现漠阳江流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并于2018年12月30日起正式施行。
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
2019年,我市开展尤鱼头桥、九头坡、陂底水库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2019年8月,省政府批复我市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加快推进镇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将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1000万元用于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依法依规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筑物,确保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任务。
划界河流60条,总长1580.69公里
截至2020年底,我市完成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划界工作,共划界河流60条,总长1580.69公里;印发了《阳江市流域面积小于50km²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技术指引》,明确划界规范。开展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漠阳江、那龙河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编制工作,通过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加强岸线空间管控。
查处涉水违法犯罪案件15宗,起诉66人
自河湖警长制建立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查处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涉水违法犯罪案件15宗,起诉66人;今年截至10月底,全市水利系统共立案35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宗,整改取缔非法采砂点、堆砂点46处,罚款31.26万元。
60公里碧道已建成
我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项目,加快推进碧道规划建设,印发了《阳江市高质量碧道规划》(2020-2035年),规划2020年至2035年建设高质量碧道922公里,重点打造“百里漠江碧道”和“百里漠海碧道”。截至今年11月,全市已建成的碧道(含涉水绿道)约60公里,打造了悠闲步道、文化活动广场等生活宜居活动场所,成为河道沿线人民群众生活好去处,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