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春市交通部门围绕“上项目,抓落实,创亮点,保稳定”的发展战略,打破常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累计向省交通、公路等部门争取资金4.1亿多元投入交通设施建设。目前,全市的地方公路总里程达3497公里。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阳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交通部门创新思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几年来,向交通厅争取项目资金不论是补助范围还是补助标准都打破了常规,所有上报的项目计划无论是管养范围内的县镇公路,还是管养范围外的市政道路项目,或是阳江市公路局管养的省道项目无一不被纳入补助计划。其中,市政工程“一江两岸”防洪堤道路也获得了资金补助。如,县道591线石新段改造、阳春大道各期工程、省道113线和省道277线市区路面改造等还取得了全省最高档次的补助。
从2007年以来,交通部门共向省交通、公路部门争取补助资金40136.5万元。其中,纳入管养范围补助16392万元,主要补助建设县镇公路,水毁道路、桥梁修复补助7880万元,属管养范围外项目补助15864万元,主要补助市政道路或阳江市公路局管养的省道公路建设,有效地缓解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至目前止,已获得补助总投资15130万元,已完成建设的市政道路项目有阳春大道一期8.6公里、一中高中部校前路2公里、春湾水泥基地进厂公路3.7公里、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公路3.7公里,属阳江市公路局管养的省道113线和省道277线市区路面改造11.8公里。已获得补助总投资18911万元、正在建设的市政道路项目有阳春大道二期4.2公里,计划2011年底完成;阳春大道三期(漠阳江四桥)3.9公里,计划2011年底完成;“一江两岸”二期工程防洪堤道路7公里;属阳江市公路局管养的省道春南大道春城至岗美段11公里。已落实补助计划近期实施的市政道路项目有省道113线黎湖至升平一级公路新建工程(漠阳江五桥)10公里,这一项目省拟补助4482万元。
克服各种困难抓好征地搬迁,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和省道改造。根据职责分工,在云阳高速公路建设和省道113线、省道369线阳春段改造过程中,阳春市负责征地搬迁。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交通部门几年来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及时解决了不少纠纷问题,云阳高速公路阳阳段按时完成征地1904亩,搬迁51户,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项目已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省道113线南段二期33.2公里完成征地2155亩,搬迁1035户,于2008年10月建成通车。省道369线共完成征地1230亩,搬迁260户,于2009年11月建成通车。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全市交通环境。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完善地方公路网络,不断提高地方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几年来,交通部门共完成投资2450万元,完成一批管养公路的升级改造和新建镇与镇之间连接线公路,其中及时调整筹资思路和建设标准,将县道591线永宁至信宜路段22公里由原来沙土路改造为柏油路,这项工程2010年8月中旬已完工;按四级路标准新建石菉至潭水水口7.5公里水泥路,于去年9月完工。利用政策争取上级补助,投资680万元按二级路标准正在改造省道278线河口至龙门段5.6公里,可望春节前完工,届时交通运输部门唯一管养的省道全线28公里实现升级。完成投资640万元,分别建好了八甲联合桥、圭岗环源坑桥等12座农村公路桥梁,较好地改善了当地群众出行条件。
在抓好公路升级改造的同时,切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全市地方公路总里程3497公里,常养里程293.1公里,省、县道240.4公里,好路率及良好路面率逐年上升,好路率达96%,良好路面率达92%。根据《公路法》规定,镇、村公路由镇、村两级建设及维护。2005年全市镇通村委会公路实现硬底化后,由于镇、村两级经济困难,导致镇通村委会公路养护滞后。针对这种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9年起镇通村委会公路由原来镇、村两级养护转为由交通部门养护。交通部门坚决贯彻执行这一决议,克服人手不足、资金少、任务重等困难,保证人员、措施、资金“三到位”,对镇通村委会公路实现了季养,率先在阳江地区甚至粤西地区改革镇、村道养护体制,取得了明显效果,镇通村委会公路路容路况有了根本好转,社会反映良好。几年来,投资390万元用于各项安全保障工程,投入资金1435万多元修复水毁项目。切实开展交通危桥检测整治,2007年对全市所管辖的100多座桥梁及涵洞进行全面排查。投入25万元开展自然村通达专项调查,完成5200多个自然村的路、桥数据采集。
以办理人大议案、建议为切入点,及时解决社会关心的问题。每年人大、政协例会后,交通部门成立工作组,专门负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工作组就人大代表提出的每一个议案或建议,深入一线做好调查摸底并及时研究制订方案给予解决。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交通部门主要领导还利用各种机会与代表们诚恳地交流沟通,务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近年来,交通部门承办的建议87件,已全部得到满意答复。通过办理好议案、建议,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如,针对潭水水口、马水石田片群众反映,水口至石菉无公路连通,群众生产、生活不方便这一意见,市交通部门向上争取计划于今年完成了该连接线公路建设。同时,根据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一些县道公路等级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经努力争取,县道599线岗河段、县道601线崆黄段、县道591线中朗至石菉段、县道601线陂圭段等境内几条主要县道都已纳入了升级改造补助计划,并已完成测设等前期工作,可望2011年春动工。
2005年全市全面完成“村村通”攻坚战后,群众尝到了路通财通的甜头,建设通自然村硬底化道路,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交通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尽可能满足群众的愿望。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再掀高潮,2007年以来共投资1.2亿元建设通自然村硬底道路478.6公里。投资208万元建好农村候客亭104个,全市309个行政村已有223个开通班车,农村客运通达率72%。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阳春市交通部门在2009年“巨爵”和2010年“凡亚比”两次台风抗洪救灾中,干部职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顾全大局的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灾情发生时,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现场,科学、快速、高效地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尤其是在今年“凡亚比”台风抢险救灾中,交通部门坚持省道、县镇公路不分家,大路小路一齐抓,人员机械最早进入公路局管养的省道371线三甲至古重段清理塌方,为其他救援工作开展扫清路障。随后,在快速抢通镇村公路的同时,还专门抽调机械、人员支援公路局清理受灾最严重的省道371线黄石段清淤。交通部门整个救灾工作共抢通省道、县道3条,镇、村公路193条,修复水毁桥梁便道便桥102座。这些抢通工程若请施工队完成,共需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除租用大型机械外,全部抢通工程都靠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完成,仅投入机械材料费400多万元,节约600多万元。在抢险救灾的艰难时刻和持续阶段,交通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自始至终坚守在第一线,与干部职工并肩奋战,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干部职工。队伍中涌现出了不少舍小家、顾大家,伤病不下火线,坚持线路不彻底抢通不收兵等感人事迹。由于领导干部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全系统干部职工发扬了无私奉献、连续作战的精神,交通抢险救灾工作攻坚克难,及时抢通一条又一条线路,为夺取抗洪救灾复产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深受社会各界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