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3次走失3次救助,感谢救助站助其寻回老妻
来源:本网 时间:2024-06-03 11:28 【字体: 】 浏览量:-

  2024年2月27日,关老汉(化名)跟随当地精神病医院专车,前来阳江市救助管理站接领老妻返乡。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带领其到市公共卫生医院办理手续,亲切关心其路途情况。关老汉感叹道:“还是人民政府好,老妻已经三次走失了,都由救助站找回来。这次我都以为她没有了,能再找回来就太好了。”

  原来,关老汉的妻子阿芳(化名),早年患有精神障碍,关老汉及其孩子忙于生计,家庭照料能力不足,自2014年起,阿芳就出现发病离家的情况。2014年第一次走失到湖南省,由救助站联系亲属接领返乡。2019年走失到雷州,由雷州市救助管理站护送返乡。2020年第三次走失。

1.jpg

亲属办理接领手续,向社工讲述老妻走失经历


街面救助,及时送院救治

  第三次走失后,阿芳在一间废弃的饭店里被发现。她在饭店里席地而睡,衣衫褴褛,靠捡拾废弃的食物为生。当地民政与派出所接报后,立即前往现场核实。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阿芳均无应答,神情呆滞,精神状态极差。因言语沟通困难,无法通过快速识别核实身份。当地民政与派出所协商一致后将其送往市公共卫生医院诊断治疗。

前往医院甄别,收集寻亲信息

  市救助管理站接到市公共卫生医院救治的“三无”精神障碍患者情况,依照寻亲制度及流程,安排寻亲小组前往医院进行甄别核查。一般情况下,医院交接核实的患者数量往往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批,大概有三四个患者。根据多年的寻亲经验,寻亲社工先用本地话(阳江话)安排听得懂的患者站到一边,听不懂的就留在原地。阿芳恰恰是走出来的一员。但听得懂不代表讲得出,阿芳自述名叫“阿芳”,手写签名的时候却写“阿带”,原来这两个都是她的名字,却说不清哪一个才是书面名。虽然疑似本地走失人员,话语却带着极其浓重的口音,无法识别具体地址信息,家庭亲属线索更是少得可怜,只记得弟弟的一个昵称。

多渠道比对核实,最终寻亲成功

  寻亲小组没有放弃,仔细整理收集到的琐碎信息,一方面发协查函联系当地民政协助核实,另一方面通过头条寻人平台,核实比对寻亲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晚上头条寻人即回馈比对疑似结果。工作人员再次纠正核查函,增加头条寻人比对信息,转发给当地民政协查,最终确认阿芳的身份。

 2.jpg

受助人员看到亲属,欢喜认亲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上阿芳丈夫关老汉时,他言语激动,欣然答应过来接领。久寻不遇,恰逢惊喜。他表示老妻走失时,自己也到处寻找过,但杳无音讯。老妻这几次走失,家人也反省过家庭照料问题,为维持生计,无法安排专人看管照顾。关老汉准备将老妻安置到当地的专科精神病院医治照料,自己定期前往看顾。这个寻亲案例展示了寻亲工作者不放弃、家人不抛弃,“三无”流浪乞讨精神障碍人员仍有回家团圆的希望。愿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助流浪乞讨人员与亲人团聚、温暖回家。

3.jpg

家属接领受助人员顺利返乡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