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流浪乞讨人员早日重返家园、回归社会,阳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攻坚克难,重点推进精神障碍类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工作。“三无”精神障碍类流浪乞讨人员,因精神障碍和发育迟滞等无法正常交流、难以确定身份信息。2020年到2024年5月,市救助管理站共为在市公共卫生医院治疗的“三无”精神障碍类流浪乞讨人员核查35人,寻亲成功22人,寻亲成功率为62.8%。
工作人员与户籍地救助管理站交接受助人员返乡
积极推进,工作人员主动收集寻亲线索
在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转介的“三无”流浪乞讨精神障碍人员中,有一人让寻亲工作人员印象特别深刻,她的头发全白,雪花一样,鼻梁上一道凹痕,有明显的个人样貌特征。询问甄别期间,该人员直接用粤语和工作人员对话,表示她想回家。
她的言语表达比其他的“三无”流浪乞讨精神障碍人员要清晰一些,能手写和口述出自己的名字、父母姓名。当时寻亲小组工作人员非常高兴,认为收集到这么多线索,寻亲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寻亲社工与受助人员会谈,收集寻亲线索
从医院回来,工作人员马上发函给户籍地救助站帮忙协查。当地救助站回复的情况却泼了寻亲小组一盆冷水,原来村委下村走访,当地没有这个姓名的村民,而与该人员提供父亲名字一致的那户人家表示自己没有失联的女儿,其母亲的名字也与该人员提供的不一致。对照片进行辨别,村民群众都没有人认识她。这是亲属不愿意承认呢?还是原来收集到的寻亲线索就是错的?
寻亲工作小组多次到市公共卫生医院探视受助人员
一波三折,多方细心甄别获反馈结果
寻亲小组带着疑惑,再次来到医院与该名“三无”流浪乞讨精神障碍人员进行深入会谈,会谈期间,该人员非常肯定地重复了自己之前陈述的个人信息。寻亲小组工作人员心里咯噔了一下,一般意识混乱或不清的人不会复述得如此清楚的。焦灼中,寻亲工作人员联想到另一个寻亲案例的乌龙事件,她会不会也有两个名字。一问,哎,确实是了,该人员惊讶地看着工作人员,说她的名字又叫某某某,这两个名字中间就一个字的差异。该人员表示最后一个才是她的书面名,而她介绍自己通常喜欢用第一个名字。
工作人员让她再补充其他家人的姓名,如兄弟姐妹的、丈夫的、孩子的。该人员补充上兄弟姐妹的姓名,原生家庭6个孩子,她排第三,她把亲人的姓名都写出来了。
寻亲工作人员将补充收集到的信息、录制的谈话视频再次发给户籍地民政,同时也在头条寻人平台上重新发布寻亲链接。很快,寻亲工作人员就收到头条寻人反馈的疑似寻亲结果,疑似人员家庭成员情况与该人员提供的信息完全能对得上!还有疑似亲人的联系电话!反馈表上标明了她因死亡于1999年被注销户口,户籍相片缺失。
受助人员在寻亲工作人员引导下写出亲人姓名
寻亲成功,户籍注销二十五载回故里
寻亲工作人员马不定蹄地拨打了疑似亲属的电话,得到了切确的回复,他们家确实有一个姐姐叫这个名字,在外务工多年都没有联系,现在大家分成小家,自己的工作有限制,无法前来接领。亲属无法接领,只能由救助站护送或救助站接领。因受助人员户籍已被注销,人员的接回与安置需要当地民政协调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我市救助管理站立即与罗定市救助管理站对接,处理好当地民政接收安置的工作,于4月10日将受助人员顺利接领返乡。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