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把脉中国五金刀剪行业发展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刘云鹏 岳峥雪 廖毅雯 高鹏飞 时间:2014-10-20 11:1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又是一届刀博会。在“中国刀剪之都”阳江,一场刀剪盛会正与你相约。

  在昨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日用五金行业会议和行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嘉宾、专家学者和国内部分知名五金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话技术革新、谈品牌打造、论企业发展,为我国五金刀剪行业如何直面困难与挑战献言献策。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执行理事长张东立:不断研发创新才能立足市场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阳江的刀剪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范围已经从刀剪扩展到了厨房炊具等。”张东立说,在这次展会上,参观者将会切实感受到这一变化。

  张东立说,今年以来,五金行业仍然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还是比较疲软乏力,特别是出口企业会感受到市场需求不是很旺,从最近我们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经济在缓慢复苏之中,但很难和危机前的市场状况相比。”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也并不旺盛。企业日子不好过,但要适应市场,既然没有办法改变,那就要主动去适应急剧变化和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新形势。

  张东立建议,最根本的就是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坚持“打基础、练内功”,提高自身实力。“过去的这些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可以明显看到行业内部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有实力,重视研发设计、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渠道建立和营销的企业,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是越来越好。”

  虽然目前行业整体面临的危机让不少企业觉得遭遇了困难,但张东立从这一危机中看到了生机。“其实这一轮金融危机,给我们行业带来了很多启示。无论形势好坏,真正能立得住脚、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重视基础建设、研发设计创新、质量和营销的,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张东立说,要想笑对危机,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打基础、练内功”上下功夫。“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的理念,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和进步。”

 

  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平:做优中国刀具需要更优质原料

 

  作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特钢企业,永通很清楚高质量的钢材对生产高端刀具的重要性。“选料是基础,钢材没选好后面即使做再多的工,产品品质也不会太高。”王平说,中国的刀具能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关键就在于选材,永通要做那个提供最优质原料的厂家之一。

  经过两年多试验研究,永通已经能够做出品质非常好的钢材,“你在国外能买到的,我们能保证可以用相对低的价钱在永通买到”。目前永通生产的钢材广泛用于冶金、桥梁、石化、造船、汽车等行业,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王平认为,阳江刀剪产业每年创造数额巨大的产值,但称得上世界级水平的产品所占比例仍然比较小。他拿拥有900多年造刀历史的德国小城索林根与阳江作对比,认为索林根胜在选材和设计上面。“双立人”牌刀具来自索林根,他们选用的都是品质非常高的原料,加上精湛的工艺,因此索林根基本上成了优质刀具的代名词。

  王平说,上世纪80年代德国友人赠送了他一套特殊的索林根刀具,“与其说是工具倒不如说是艺术品。”选材的考究,让索林根在基础上就站在了制高点。对于阳江来说,能不能冲击这些世界品牌甚至超过他们,从选材上便可一窥端倪。“选最优质的材料,才有可能做出最精湛的刀具。”王平说,如果只满足于生产一般的日用刀具,那么阳江的五金刀剪产业可能很难再上新台阶。

  如何生产高端刀具?王平认为,一是选料,选不好材料,杂质超标的产品一旦参与标准苛严的欧洲市场竞争,极有可能被淘汰。二是冶炼,高品质刀具所使用的钢材无不是锻造钢。“连轧钢和锻造钢的区别,就像机轧面条和手工面条一样。”三是形象设计,刀具好使但不美观也不行。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中国第一刀”品牌秘诀是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生命力长青的秘诀,只有积极创新才能树立品牌。”李积回以阳江十八子集团从原来小作坊式的工厂发展到现在拥有8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为例,指出十八子之所以能打造“中国第一刀”品牌,源于三十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

  李积回说,企业要发展成品牌,需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阳江十八子的创新工作主要从刀具文化、技术、旅游饮食配套经营、营销渠道、管理、经营者文化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李积回表示,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的发展之宝,为使企业得到发展,十八子集团已进行了五次脉络清晰的科技创新改革。

  阳江小刀作为“阳江三宝”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李积回介绍说,为深入挖掘刀具文化,企业专门进行阳江小刀历史研究,将这段历史前推至公元557年。“公司独创工业旅游的营销模式,力求打响阳江十八子集团工业旅游示范品牌。”在打造刀具品牌之外,公司还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把地方旅业文化、饮食文化、刀剪文化融为一体,丰满企业的品牌内涵,使“文化和创新成为十八子的双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正利用“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及“音乐馆”两个项目提升企业文化走向新的高度。

  李积回表示,传统五金刀剪行业的创新,贵在坚持。在企业创新中,基层工人很重要。“企业的组织架构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工人创新的平台,重视技术改造,每个技术改造就是创新的基础。”李积回说,对五金刀剪行业而言,创新是创建名牌、打造品牌的有力武器,只有注重自主创新,才能建立高品格的企业品牌形象。

 

  广东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良勇:创新是企业高速发展驱动器

 

  林良勇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创新不仅是国家的任务,同时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创新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经济贡献的大小。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有多重路径,引进先进技术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林良勇说,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吸收、转化引进技术,从而开发新技术,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引进、吸收、转化、开发、创新”之路。“企业一旦能够在核心技术上创新,不仅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更能够占领市场,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最终方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林良勇指出,要想创新,建立科研开发体系十分必要,以企业为主体,再结合科研机构,就可以建立科研开发体系促进不断创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利润、动机和市场支配着企业的一举一动,企业制定生产战略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研究需求量大、需求紧迫、开发周期短并且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林良勇说,符合这些要求的创新技术,将成为支持企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器。只有真正从消费者利益和需求出发的创新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当下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机遇。”林良勇认为,困境当中常常蕴含机遇,企业应积极把握,迎接挑战,将创新最终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竞争力,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主动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是林良勇为五金企业开出的药方。

 

  浙江南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崇毅:创新孕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什么能从创新中提升竞争力?许崇毅以“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阐述创新才是企业永恒进步的源泉。

  一个企业想要永葆强劲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产品,而产品的发展关键靠创新,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许崇毅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五金刀剪行业也应该依托创新实现产业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许崇毅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五个创新,即研发创新、设备创新、技术创新、销售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研发创新,研发创新涵盖生产新的材料、产品,摸索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等方面。“现在的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产品核心竞争力低。”许崇毅表示,研发创新自己的产品从而打响自己的品牌,逐渐从制造转向创造是五金行业的必然出路。

  “落后的卧式机床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费时费力,而现在1个人可以同时操控3台先进的立式机床,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产品精度更高、质量更好。”许崇毅通过分析实例说,设备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障。而销售创新,包括直销、寻求代理销售、网络销售和电视购物等方面,争取打通低、中、高端市场,实现销售渠道多样化。许崇毅认为,企业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环是管理创新,要调整优化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围绕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