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整顿机关作风活动的布署,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八查”内容要求,对全县机关作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深入查找全县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令执行不畅和“打折扣”。主要表现在对上级的指示执行不力,政令执行不畅,对党委政府一些工作部署和优惠政策执行时“打折扣”、“走调”。
(二)宗旨观念不够牢固,履职不尽责。主要表现在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热情不高,遇到问题和矛盾就推、拖、躲,对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绕道走。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工作作风比较漂浮,少到基层调研,少接触群众,不脚踏实地做事,总想在工作中找捷径,对待工作有种应付了事的思想。
(四)办事效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办事程序繁琐、审批事项不按规定时限办结,行政效率不高。
(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思维方式上,有时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想事情干工作不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上级的政策、命令、指示执行不够重视。有的人责任心不强,不是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上级的政令自己不先领会、吃透,而是当成传话筒,照本宣科传给下级,造成下级执行者不知所以然,无从执行。有的人素质不高,对上级指示理解不深不透,以偏概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政策命令和指示执行不力,导致在落实时出现“走调”和“打折扣”现象。
(二)未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为民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没有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私心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
(三)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同志平时依赖性比较强,有惰性,工作马虎应付,认为时间到任务就完成。平时下乡调研少,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多,一旦出了问题就推卸责任。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对难点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则躲,避而远之。
(四)一些部门的管理不到位。一些人业务水平低,知识结构滞后,跟不上工作岗位的新要求,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个别人存在“吃、拿、卡、要”思想,行政不作为。一些部门不以民为本,办事不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同时监督执行不力,造成办事效率低。
(五)思想不够解放。不紧跟时代形势、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管理新模式,思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观念不更新。在思维方式上,有时习惯凭经验考虑问题和办事,灵活性不够,特别是大胆探索,创新思维方式方法有差距。习惯于老传统,提不出新思路,想不出新办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幸福追赶上找不出新路子。
三、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政策制度的执行力。一是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加强政策执行者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行政观念,提高准确把握和理解政策的能力;增强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学会处理利益群体与公众的关系,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向政策执行者和政策接受者传播政策的合理性、必要性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执行者和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支持与接受。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加强监督,对政策执行不力的人进行问责,从而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特别是加强窗口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存在“吃、拿、卡、要”行为的干部进行严肃查处,以进一步提高干部办事效率,提升机关效能。
(二)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党性教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责任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程序中,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忧,以最好的服务质量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
(三)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工作,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要树立不畏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审批程序“双减半”,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尽快启动健全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方便群众办事。实行“一次性告之制度”和限时办结制,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五)要解放思想,积极开拓进取。一是不断加强学习,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创、学有所为。二是勇于实践,为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实践是培养干部开拓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要在实践中克服“守”的观念、“怕”的心理,敢于突破陈规,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