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红十字会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查摆问题剖析及整改措施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8-08 15:06 【字体: 】 浏览量:-

  根据市整顿办的要求,为不断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我会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强化措施,深入开展调研、查摆问题,通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查政令执行、查履职尽责、查政务服务、查办事效率、查承诺落实、查依法行政、查工作纪律、查率先垂范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查摆问题。现将我会对查摆问题的剖析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查摆存在问题

  经过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第一阶段的组织动员,以及第二阶段的广泛征求意见和自我查摆的基础上,我会对反映问题认真进行了梳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机关学习氛围不够浓,学习制度不够完善,集中学习较少,业务理论研讨不足人手少。我会日常事务繁锁、工作量大,机关工作人员对红十字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主动、系统,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二是工作主动性、进取精神不强,工作激情不高个别干部职工存在对待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迁就凑合的错误思想,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和办法,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干部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够高。由于工作热情不高,对红十字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一知半解,以致开拓创新的能力不足,降低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四是红十字会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时间不长,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还不够健全,与中山、珠海等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危害

  剖析我会机关作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在于我会作为市直群团机关,工作业务繁重、人手不足,干部职工长期一人多岗,工作中不免心烦气燥,顾此失彼。主观原因是干部职工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庸懒散”的惰性状态、“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在困难面前缺乏奋发有为的精神、缺乏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对工作的繁锁感到厌恶,得过且过,自我要求标准不高,没有大局至上的意识,作风不够务实。归根究底,机关作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最主要的还是主观原因。

  工作低标准、低要求,使干部职工心存惰性,不敢于正视问题、害怕揭露矛盾。明明有问题、有矛盾,却不敢正视和揭露。不深入调查研究、不掌握真实情况,就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使工作进程滞后。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危害极为严重,不利于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红十字事业的科学发展,一定要深刻反思。

  三、整改措施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我会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扎实做好机关效能建设,有针对性的对第二阶段查摆出来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并力求做到边查边改,边实践边改,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认真加以整改。

  (一)强化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红十字会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任务。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要求每位干部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部门学习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不断体现在服务于日常工作中,提高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加强对红十字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研讨,采用演讲和理论考核的方式促使机关干部职工要真正理解红十字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提升机关效能。

  (二)找准突出问题,深挖问题根源。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以“找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为主题的讨论。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个别谈心等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和征求广大群众、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查摆问题活动向广大群众延伸、向服务对象延伸、向工作一线延伸,并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查摆问题。二是认真梳理汇总,查找突出问题和根源,并结合实际与广大干部职工一起分析其危害。机关每位干部职工,参照《阳江市红十字会关于深入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方案》的有关工作目标、深入调研查摆问题的相关要求进行自我查摆,并在排查问题的基础上,对自己在机关作风建设问题上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撰写个人剖析材料,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明确整改的措施和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切实达到思想上有真触动、作风上有真改观、纪律上有真加强、工作上有真起色。

  (三)开展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要求每位干部尽快调整好心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振奋精神,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作风,切实解决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工作效益不高的问题。坚持多深入基层,多与群众接触交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针对机关作风纪律管理建设,我会在加强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的整改措施。对干部职工是否存在工作纪律散漫、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干部职工在请休假、外出办事时,除了向会领导汇报请示,还须就请休假的原因及天数、外出办理业务的事项和预计所需要时间知会办公室,必要时还需交待、衔接好自己手头上正在跟进的工作业务,做到人员有岗可查、工作有迹可寻,使我会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凝聚力,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合廉政教育,实行边查边改。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年,更是市红十字会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再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要圆满完成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就必须倍加珍惜以往的成绩,要结合廉政教育活动,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在工作中实行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边查边改的措施。

  针对款物管理存在的不足,实行自查自纠。加强款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增强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管好、用好救灾款物的重大意义,把救灾款物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救灾款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救灾款物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要把救灾物资与救灾款一样加强管理,对上级下达的救灾代储物资,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救灾急需;对上级下达的紧急救援物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放到户,要健全发放手续,乡镇、村级要制作救灾物资发放花名册,灾民领取救灾物资要在花名册上签字或盖章,镇、村留存备查;对捐赠接收救灾物资,除有特别规定的外,要及时发放到户。同时要加强救灾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工作,健全出入库手续。

  “重大疾病救助”项目严格按照《广东省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阳江市红十字会“重大疾病救助”项目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市红十字会要对以上单位报送的求助者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报送的并实时在网站公布救助情况。

  (五)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能力建设按照科学性、适用性、系统性原则,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基础性制度、管理性制度等建设。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优化制度建设结构,既重视基础性制度建设,又重视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制定;既重视单项制度的建设,又重视各种制度的优化配置。按照总会、省红十字会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制度的梳理、修订和完善等工作,制定和完善一整套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监督制度和考评制度。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对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提高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并对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自我检查。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运行机制,实现机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能力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公信力、有效的执行力、不竭的创造力这四大法宝为抓手,在组织、制度、队伍、筹资、宣传等各个方面大力加强能力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奉献型“四型”机关为目标,建立健全学习、工作等规章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运转高效。

  (六)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从基层和群众比较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着手,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干部作风落到具体行动上,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

  1、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系列宣传和知识传播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预防病艾滋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等科普知识传播,动员和呼唤全社会奉献爱心,拯救患者的生命;深入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讲座,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

  2、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在辖区内开展“重大疾病救助,关心病困家庭”活动,为患大病的贫困家庭及时提供援助。二是配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开展“扶贫救心”行动,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三是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四是开展扶持贫疾农民活动。市红十字会定期联合各民主党派、市企业家商会和爱心医院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