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新春时节,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好消息传遍神州大地。作为地方服务三农的主力军,邮储银行阳江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阳江市委市政府和省分行金融扶贫工作要求,践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底,邮储银行阳江分行在个人金融精准扶贫累计放款超6700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阳江市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1年2月份,邮储银行阳江市分行荣获省分行颁发的“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奖”称号。在这支金融扶贫的队伍中,其中一位同志由于扶贫工作表现出色,获得省分行授予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他就是邮储银行阳江市城区支行业务经理——林昭尘。
缘起
100元的真情传递,结下情缘
2019年春天,林昭尘像往常一样到农村开拓业务。在工作间隙,一位衣着破烂的老婆婆走到他面前,问他拿10块钱买吃的,林昭尘忙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100元递给老婆婆,让她快去买东西吃。看着老婆婆瘦弱的背影,林昭尘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在农村里居然还有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那一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江城区扶贫办要求邮储银行阳江市城区支行选派干部驻村,一起参与岗列镇那格村的扶贫工作。听到消息后,林昭尘眼前浮现出老婆婆瘦弱的身影,于是,他挺身而出,主动申请前去驻村。
缘入
扎根基层,甘做涌动真情的扶贫人
2019年6月1日,林昭尘按照要求脱产前往那格村参与扶贫工作。“那天是此生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林昭尘说。在安顿下来后,林昭尘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老婆婆。回忆起与老婆婆的第二次见面,林昭尘一脸心酸。老婆婆住在一间长满了青苔的破旧瓦房里,进屋子里一看,抬头就能看到破瓦,昏暗的屋子里堆满了垃圾。
在林昭尘细细的追问下,老婆婆诉说了自己的情况。原来,老人姓曾,村里人都叫她曾阿婆,是那格村的贫困户,年过七十,老伴已过世,她一个人独居在那间破瓦房里,由于年事已高,自理能力差,生活过得很艰难。了解情况后,林昭尘马上向单位进行汇报,帮助曾阿婆申请了7500元银行专项资助,同时也帮助她向政府申请了4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用于修缮旧房子。
经过修缮后,曾阿婆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所有的破瓦都修补完好,还在原来没有独立厕所的情况下,为曾阿婆改造了一个套间,房子变得亮堂又整洁。但是让林昭尘感到非常难过的是,在房子修缮好后不久,曾阿婆却因病去世了。“这也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如果我早点认识曾阿婆,早点加入扶贫的队伍当中,曾阿婆也许就能早些住上新房子,早点享福。”每当想起这件事,林昭尘内心的波澜就翻涌而起。也正是因为曾阿婆,更坚定了林昭尘投身扶贫工作的决心和毅力。
缘深
伸金融扶贫之“手”,托起生活的希望
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林昭尘认真领会市分行提出的扶贫工作思路,密切与当地扶贫主管部门对接,团结扶贫工作队及村委会,从“扶志、扶智、扶置”的角度,结合储蓄银行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理念,开展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探索,全面帮扶贫困户。
通过深入沟通与交流,从思想和行动上,帮助了25户贫困户树立创业斗志,让他们做起经营或小买卖;为11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共53万元,从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上帮助和指导他们提升脱贫致富的资本和能力;引导8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置办家业、引导加入创业项目,在保证他们基本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拓宽增收渠道,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作为一名金融企业的扶贫干部,林昭尘积极发挥职业所长,不仅对贫困户施以金融援手,还不定时对共同参与驻村的扶贫干部进行培训,普及金融知识,营造创业氛围,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缘结
是终点也是起点,两年的扶贫,一生的烙印
2020年底,那格村63户贫困户153人全部达到脱贫序列。目睹那格村这两年来村容村貌、村民生活的变化,林昭尘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得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好消息,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这两年的扶贫工作,让我对村里的点点滴滴注入深厚的感情,这里没有虚情假意,只有真心实意!”
林昭尘表示,今年他将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非常珍惜此次驻村扶贫的工作经历,在往后的工作当中,继续响应邮储银行的号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送上金融关怀。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