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截至11月,阳春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5.29亿元,14981户34182人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乡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6年以来,阳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阳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珠海市和省直有关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1 狠抓基层党建
引领脱贫攻坚
阳春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健全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市负总责、部门联动、县镇抓落实”工作机制和专题研究、深入调研、定期汇报、书记遍访等制度,创新建立“协调—督导—整改—结果运用”工作机制,高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阳春常态化召开联席协调会,协调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上门评定残疾等级并办理残疾证856人次,与公安部门协调解决1005名贫困人口入户问题等,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够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待遇。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督导整改交替推进。实行“一督导+一整改回头看”工作模式,强化运用提醒函、约谈、通报、剖析等有效措施,累计发出工作提醒函153封、约谈47人次、通报60人次,召开专题剖析会10次,有力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阳春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实施农村示范党支部“点线面”工程,高质量建设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大大改善了为民办事、为群众服务的环境。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深入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0个。深化“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设立“党员之家”14428户、“党员中心户”6233户,设置“党员服务示范岗”2332个,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585个,累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
阳春还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和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今年11月,阳春349个村(社区)100%实现“三个一肩挑”,并持续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公开选拔年轻后备村干部183人,指定为村级扶贫专职工作人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阳春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2+3+N”工程为抓手,建成镇街党校村级分教点349个,每年对2万多名农村党员全覆盖轮训,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 夯实产业基础 强化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阳春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把握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的契机,将“光伏扶贫”作为重点产业项目,投入1.26亿元与商业化投资主体合作建设3个共2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让光伏项目成为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保障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可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解决未来20-25年的贫困户经济发展问题,推动扶贫工作从“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
阳春陂面镇南河村1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由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工作组引入,同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是南河村脱贫致富的“一号项目”。项目刚定下来,阳春市16个镇街贫困户就纷纷参股,最终投入资金6500万元,通过折股量化由贫困户和村集体持有90%的股权。2019年2月底整个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当年南河村贫困群众就领到了丰厚的“阳光收益”,平均每人达3362元,其他镇街也按入股份额领到了分红。
阳春还大力发展农光互补产业,如陂面镇硫铁矿光伏项目占地约1300亩,现正规划分别种植益智子与牧草;南河村光伏项目现已出让约150亩用于种植芦荟,并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种植管理,实现农光互补、一地两用,切实增强光伏项目扶贫带动效能。
阳春还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为载体,推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带动农户发展坚果、蔬菜、蚕桑、南药、花卉、生猪等特色种养业项目。截至目前,阳春已建立产业扶贫项目12158个,相对贫困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422名,所有贫困村完成培育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任务指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100%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贫困户脱贫奔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 落实精准帮扶 提高脱贫质量
阳春市坚持精准施策,落实精准帮扶各项措施,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高质高效推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力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各项精准帮扶落实到位。
教育保障方面,阳春市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89%,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医疗保障方面,阳春认真落实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达100%。饮水安全保障方面,阳春已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水质经县级以上检测部门检测合格。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落实方面,阳春最低生活保障落实率为100%,并全额资助本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2020年养老保险。
阳春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落实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技能水平,做到“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培训一批、带动一片”,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通过与珠海市联合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有效输送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同时,开发兜底安置类公益性岗位170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30个,一般性公益性岗位40个。目前,在稳定就业、岗前培训、农技培训等方面,阳春均已100%落实。
消费扶贫也是阳春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打造消费扶贫服务网点、积极举办拓展销售渠道的活动和借助新型媒体拓展销售,精准帮助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阳春已组建120多个邮乐购站点、270多个益农信息社、7间阿里巴巴天猫电商网点、扶贫爱心超市,搭建17个镇(街道)618条村电商网点,带动销售农产品1.2亿元。通过举办春砂仁旅游文化节、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乡村游旅文化节、农产品消费扶贫展销会等活动,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100余次,带动贫困村销售特色农产品500多万元。
4 整合生态资源 打造美丽乡村
作为阳江北部的生态屏障,阳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5条省定贫困村推进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和村道硬底化、村内道路硬底化、污水收集、污水治理、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阳春采取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的方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着力构建以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特色为基础,以示范点串线路、以线路定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春湾镇自由村高村自然村古驿道旅游线路。阳春统筹安排96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打造了榕树头广场、外立面美化、池边林下休憩区、200多亩的农业种植体验园等项目,并做好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阳江·阳春站)暨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活动筹办工作和广东省第二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申报工作,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岗美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片区。阳春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资金79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其中潭簕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于2019年8月28日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阳江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放至今已接待党员群众6万人次。潭簕红色旅游线路正积极申报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全面升级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基地。
——春北山水画廊片区。由合水镇平北村和春湾镇那星村组成,依托春北喀斯特地貌石山群特色风貌,串联春湾石林、通天蜡烛、刘三姐歌台和那乌古桥等特色景点,打造的以乡村生态观光游、乡村自驾游为主题的连线连片工程。目前已统筹安排各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涉农转移支付资金4076万元用于建设。
——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马兰片区)。该片区规划范围包括5个行政村,以马兰风光、凤凰朝阳、春都温泉等景区为中心打造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并把片区的两个高速出口串联成线,建设马兰观光大道,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阳春正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夏季、秋冬三大战役,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全部行政村、自然村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并已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保洁员配备实现全覆盖,村道硬底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集中供水、污水收集、污水治理等工作均超省相关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