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中级人民法院:阳江中院四年精准帮扶 助草朗村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市中级人民法院 时间:2020-05-11 09:17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地正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江城区双捷镇草朗村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乡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养业及外出务工,现有贫困人口46户75人,贫困原因主要包括因病因残致贫,或是家中缺少劳动力、有子女读书及老人赡养导致的经济困难等。

  2016年5月,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挂点帮扶草朗村,并派出专职扶贫干部陈向勇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四年来,在阳江中院党组的全力支持下,草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产业扶贫、保障性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精准扶贫组合拳,村里贫困户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原来的泥泞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所有自然村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村里还有了卫生站、体育广场……

  帮扶单位是如何针对贫困“病灶”精准施策,为村里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的?在脱贫道路上,驻村干部和贫困户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


  阳江中院高度重视挂点帮扶工作 派出专职干部驻村决战脱贫攻坚

  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对草朗村的挂点帮扶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草朗村帮扶。阳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友强多次到帮扶村调研,给党员干部上党课,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把脉,全力支持草朗村振兴发展。去年11月,陈友强到草朗村,给法院驻村干部和村60余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以“加强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党课,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加快脱贫奔康。

  作为阳江中院派出的专职扶贫干部,四年来,陈向勇扎根草朗村,以村为家,和当地村干部一道,全力帮助贫困户加快脱贫。 

  草朗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7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户20人,低保贫困户21户37人,五保贫困户18户18人,有劳动力贫困户11户31人,无劳动力贫困户35户44人。贫困主要原因包括因病因残致贫、孤寡老人无人照料导致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缺失又有小孩读书或赡养老人造成的贫困等。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通过纳入五保、低保等进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并通过改善住房条件、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捐助等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除保障性政策扶持外,主要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恢复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户成为养殖大户、当上“股东” 产业扶贫让“造血”功能强起来

  陆本是草朗村的贫困户,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妻子离家出走,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平时靠外出打零工维生,生活十分困难。

  阳江中院扶贫干部专程到陆本家了解情况,询问陆本有没有一技之长。陆本告诉驻村干部,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会放牛,希望能养牛。扶贫干部马上给陆本买回两头小母牛。陆本十分勤劳,经过3年多的辛勤养殖,现在他养的牛已经有11头,是村里养牛最多的“牛倌”了。

  “多亏了起初的两头小母牛,母牛可以生小牛,数量不断增多。小牛养大了可以卖,一头可以挣好几千块。”陆本告诉记者。

  靠养牛卖牛,陆本一家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两年多来,陆本家添置了不少新电器,生活越来越好。“记得前年冬天,我卖了一头牛,得了几千块钱。考虑到家里有两位80多岁老人冬天洗澡方便,我拿出1200元买了一台电热水器,安全舒适,家里人都很开心。”回想起养牛给家里生活带来的变化,陆本满脸欢笑。

  60多岁的贫困户黄家财因腿脚有二级残疾,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家中还有儿子读书,以前靠种地维生,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2016年5月,扶贫干部到黄家财家了解情况。当时黄家财养了一些家禽和一头猪,只是养来吃,不产生收入,他家有个小鱼塘因面积太小也养不了鱼。经过一番调研,驻村干部建议黄家财可以在小鱼塘边建猪舍,来规模化养猪,猪苗钱由扶贫专项资金解决,半年后就能有收益。因为此前养过猪,黄家财对扩大养猪规模很有信心。

  阳江中院扶贫干部专门为黄家财申请了1万多元的扶贫资金,买来22头猪苗和饲料,黄家财自己动手在鱼塘边盖了猪舍。3年多来,黄家财家的猪越养越多,如今已经有40多头的规模,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司令”。按今年形势,每头猪能赚3000多元,年利润超过十几万元。如今,黄家财靠养猪实现了脱贫,儿子也已经毕业,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除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外,对于部分扶贫专项资金,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在征得贫困户同意和经阳江中院批准后,中院扶贫干部决定多方向多渠道进行投资,让贫困户当上“股东”。在本金不变的前提下,贫困户每年能获得分红收入。目前,共有15户贫困户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江城区火龙果和绿萝种植基地,每户每年能领到8%—10%不等的分红收入。


  为贫困户申请教育医疗等补助 保障性扶贫织密“民生保障网”

  除产业扶贫外,阳江中院驻村干部还全力帮助贫困户申请各类政策性补助,如申请贫困子女教育补助、住房改造补助,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纳入五保、低保,协助相关部门为贫困人员购买养老保险、为患病贫困户申请医疗救助等,让贫困家庭充分享受国家帮扶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教育是改变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阳江中院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多次入户核实全村贫困户子女在校情况,为贫困子女办理证明材料,向教育部门和学校争取补助。

  村里有一户特困家庭姐妹俩,父母相继去世,两个孩子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和孙女们均办理了五保金政策,生活得到国家保障,两姐妹也努力读书,双双考上大专院校,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扶贫干部全力为姐妹俩申请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现在两姐妹都已毕业参加工作,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

  目前,经过危房改造,村内共有15户贫困户住房条件获得改善,贫困家庭中享受低保、五保财政兜底的有55人,贫困人口75人全部购买了社会医疗保险,2019年草朗村共有18人因重大疾病获得医疗救助、共有9名正在读书的贫困子女获得教育补助。通过精准帮扶,草朗村贫困人口充分获得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保障,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泥巴路变成水泥路、进村道路装上路灯 加强新农村建设让“村子美起来”

  阳江中院还全力帮助草朗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挂点帮扶以来,阳江中院专门拨出资金35万多元,帮村里4.5公里泥泞道路进行硬底化翻修,中院驻村干部向阳江市慈善会争取专项资金9.5万元,用于村内道路、污水排水、水利涵渠等建设。2018年,阳江中院还出资5万元帮村里1.8公里进村道路的路灯进行重新维修。

  在新农村建设中,中院驻村干部陈向勇和村干部一道,带领村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委托专业公司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村民们的诉求,就是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方向。2019年,村里1.8公里的进村道路启动扩建,此前中院出资维修好的路灯被临时停用,如今,路拓宽了,因线路重新铺设修复缺乏资金,路灯迟迟没有亮起来,村民晚上出行要摸黑。此外,村里的文化广场与村子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米,但因没有直达道路,村民要绕近1公里的路才能到达广场,能不能修一条直达广场的路?

  驻村干部及时将村民的想法向阳江中院党组汇报,阳江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经过到村里实地走访调研,决定全力帮助草朗村修复进村道路的路灯、修建一条直达广场的村内道路。目前,这两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像亲人一样帮助我们” 村民由衷感谢阳江中院帮扶

  草朗村的村干部和贫困户对阳江中院的无私帮扶表示真诚的谢意。

  “阳江中院是真心实意、带着深厚感情来帮助我们草朗村的,他们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我们从心里感谢他们!”草朗村党支部书记陆达维表示。

  每年春节、中秋,阳江中院主要领导都会带队到草朗村贫困户家里慰问,送上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为贫困户送上党的关怀。阳江中院还发动党员干部,购买草朗村贫困户种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木薯等农产品,通过消费扶贫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在走访中,村民们对中院驻村干部陈向勇的认真负责称赞有加。驻村干部长期扎根帮扶村,经常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情况十分熟悉,贫困户今年收入如何、种养业发展是否顺利、哪家贫困户子女读大学了、哪家贫困户老人病了……扶贫干部都及时掌握,向他们提供资金扶持、申请教育及医疗补助等各方面的精准帮扶。

  “每年台风、暴雨天气,中院驻村干部都要到村里的五保老人家、低保户查看房屋情况,一旦有危险马上转移,在今年的防疫工作中,他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在村口为进出村民量体温,挨家挨户量体温、做宣传,村民们都非常感动。”村支书陆达维说道。

  陈向勇2016年到草朗村驻村帮扶,本来2018年三年期满可以回单位,但因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考虑到自己对草朗村贫困户的情况熟悉,陈向勇向单位申请继续留在草朗村。阳江中院党组十分支持陈向勇的决定,继续派他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直到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