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再次见到邓家响时,他显得比两年前更精神了。依靠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阳西县塘口镇下垌村贫困户邓家响种植了3亩红薯,修缮了鱼塘和猪舍,继续自主创业养猪养鱼,大女儿则领到了每年3000元学生生活补助。2016年,邓家响一家人均收入仅为4000多元,现在增加到了1万多元,成为下垌村脱贫致富典型。
邓家响一家的巨大变化,是阳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大力实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性扶贫,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过去两年,我市扶贫工作步履坚实、成效显著: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5.7万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在2016年、2017年省对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阳江均被评为“综合评价好”档次。
◎落实帮扶单位678个驻村干部804名
88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1.4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键一招也在于精准,要扶贫减贫,首先需摸清贫困人口在哪里、谁是贫困人口。阳江市共有6个县(市、区)、48个镇(街道)、697个行政村(含涉农居委)纳入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范围,其中省定相对贫困村88个。截止至今年2月27日,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235户7897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5401户18126人、低保贫困户19290户46777人、五保户贫困户13544户14075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4601户46816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3634户32162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全市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在珠海市和省直有关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以来,我市共召开1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和35次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今年7月10日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及时贯彻落实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帮扶责任单位678个、驻村驻镇(街道)干部804名。
根据《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措施方案,我市逐步构建脱贫攻坚“1+N”配套政策体系。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5.7万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88个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3元,全部达到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0%以上,预脱贫的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09元。
◎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2.5万多个
“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特色产业扶贫是重要抓手。按照“一户一策”要求,我市精准制订措施贴身服务贫困户,全面启动产业扶贫、劳动技能培训、光伏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攻坚工程,扶智又扶志,推动实施了一批有带动力、有经济效益的帮扶项目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市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蚕桑、蔬菜、南药、花卉、生猪、山地牛羊等特色种养业项目2.5万多个,促进了帮扶村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连片式扶贫成效初显。通过镇内资源整合、跨镇资源整合等模式,珠海市扶持贫困村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92个,建设初具规模的产业扶贫基地34个。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有长效农业特色产业152个,共有10049户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长效稳定的产业项目。
“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我市全力推动劳动力就业帮扶工程,先后举办“南粤春暖暨精准扶贫”等专场招聘会63场,进场企业3359家、提供岗位8.64万个,进场求职贫困劳动力7138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793人。目前,全市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15044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16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是贫困户获得持续性收入、增强脱贫信心和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我市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单位自筹帮扶资金投入到光伏等相关有效产业。以我市引进广东粤电集团等公司参与光伏扶贫项目开发为例:建设光伏扶贫项目5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投入扶贫资金超过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2万多人。通过制定《阳江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先后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和贴息资金3415万元,目前全市共有153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贷款资金494万元。
◎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廉洁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市始终将精准扶贫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基层治理和整顿提升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效应。
选好配强带头人,是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我市从严抓好村“两委”换届、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派第一书记和落实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措施,同时不断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市47个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已完成,88个贫困村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80人,占比91%,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46人,其中致富带头人1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0名。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监督。我市从资金投入、督导巡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业务培训等方面着手,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保障措施落实,确保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廉洁扶贫。通过建立“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充分发挥督导巡察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已组织开展40多次巡查督导工作,及时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累计举办100多期脱贫攻坚工作各类业务培训班和工作会议,参加人员达8500多人次,大大提升了脱贫攻坚能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