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上午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市住建局以及海陵岛试验区、阳江高新区的有关负责人,以会上交流发言或书面汇报的形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各地区、部门工作实际畅谈各地乡村振兴发展大计,精心谋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广大乡村振兴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而努力奋斗。
江城区:做好乡村振兴“三篇文章”
做好“农业强”文章。江城区上马建设苏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捷绿萝基地、志达火龙果幽谷种植基地、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优质高效香蕉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等五个基地,现建成规模的有6500亩,辐射带动近6000农户就业。
做好“农村美”文章。该区采取“以点带面”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点”就是推进五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面”就是在建成34条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打造金朗岛滨海浪漫风情休闲旅游、漠阳江水乡风情美丽画廊、双捷镇农业自然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三个美丽宜居乡村旅游片区。
做好“农民富”文章。通过落实光伏扶贫、入股大棚蔬菜、绿萝种植等产业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鼓励引导周边村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特色农家乐、农村特色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让农民掌握各种技能务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阳东区:创建现代农业海水养殖产业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阳东区将着力抓好现代农业海水养殖产业园创建工作,对雅韶镇、大沟镇、新洲镇、东平镇区域范围内的海水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把沿线分布的牡蛎培育基地和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基地连接成片,并结合阳江市北津独石湿地公园、寿长河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以及滨海木麻黄防风林带项目建设,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力大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按照海水养殖产业园项目规划,阳东区将着力打造“五区”,即新型海水高位池养殖聚集区、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水产种苗产业园区、海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园区、休闲渔业园区,大力提升阳东现代渔业发展水平。接下来,阳东区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确保圆满完成阳东区现代农业海水养殖产业园创建工作,有力推动阳东乡村振兴。
阳春市: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阳春市将全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统筹推进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规范推进项目建设,严把项目审核关。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围绕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管网、污水处理池、垃圾屋、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安排,严禁大拆大建和超标准安排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做到条件成熟一条动工建设一条,争取在7月20日前全部完成图纸设计和预算编制,8月15日前全部完成摇珠确定施工队,确保今年建设项目的完成。
抓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争取在7月完成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工作,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大力实施“头雁”工程,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结构,建强建优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统筹乡村各类组织,全面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形成推动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的强大合力。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强化问责机制,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阳西县:产业“造血”助力精准扶贫
扩规模,统筹产业发展。在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产业化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实行跨镇统筹贫困村共同发展产业,使贫困户取得股份分红、就业、土地租金等多种收益。目前,该县已先后建立牛大力、果蔬、南药、火龙果种植基地3370多亩,惠及贫困户2815人。
重长效,产业收益脱贫。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在项目发展中取得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租金等长期收益。实施产业和就业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劳动力就业帮扶工程和贫困户“一户一策”产业帮扶工程。通过发展广东粤电阳西双鱼光伏扶贫项目,帮助11条省定贫困村和贫困户获得长达25年的稳定资产收益。累计发放贫困户产业和就业奖补资金280多万元,帮助68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就业帮扶项目980多个。
提实效,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扶贫项目的跟踪管理、验收和监测,制定产业扶贫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县、镇两级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基地,实现统一规划和连片开发。
海陵岛试验区:发展新型观光休闲体验农业
以创建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新型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项目。支持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或通过村集体组织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乡村客栈、农家乐、田园采摘体验、康养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工作,让更多的零散耕地集中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服务组织,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展成为有承接规模土地能力的经营主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光纤网络覆盖自然村、快递下乡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高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水平。
阳江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乡村振兴
把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与乡村振兴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配置城乡公共资源,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着力把农村打造成工业园区的后勤保障村,为广大企业职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住房出租、物流运输、购物休闲等服务。发动村中富余劳动力结合企业需求,进厂务工,在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的同时大大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企业与村民的共赢。
用“创建”推动“振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创建国家高新区过程中所带来的成果。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连线连片创建工程总体规划,打造临港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区和创业大道田园风光线示范片区两个项目创建工程。
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好“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乡村振兴局领导小组。把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局党组会议常议事项,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有序统筹协调。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完善局内工作推进和监督机制,主动抓好部门衔接协调,加强信息共享沟通。对各建设环节进行统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及时破解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难点,并发挥好规划设计院、测绘院等服务平台作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全面规划布局。主动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全覆盖、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强规划监管、推进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等五项工作,配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等10项工作。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