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是珠海市金湾区驻村扶贫干部王怀印到阳东区大沟镇新梨村的第23个月。在这23个月里,他先后历经了母亲瘫痪、多个扶贫项目搁浅的考验。
军人出身的王怀印,面对人生的种种抉择,总有一股向上的冲劲。目前,新梨村“牛大力”种植项目实现第一期分红30.48万元,试验种植的“甜玉米”也获得丰产,开始大面积推广。2016年和2017年,新梨村共脱贫198人。
“以前我是个急性子,但现在认识到,扶贫攻坚和做农村工作,更要细心耐心。”他表示,能有三年时间驻扎基层,实实在在做一些让百姓受惠的事情,是人生中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幸福。
“我放心不下村里的事情”
今年42岁的王怀印是珠海市金湾区就业和职业训练指导中心副主任,转业前在部队当了13年的兵。当得知金湾区要派干部前往阳江驻村扶贫时,他主动申请前往。
“我是东北人,刚来时对这边方言根本找不着门。”语言不通带来的阻力就给他“上”了一课。为了工作顺利开展,王怀印每次走访都要与村干部同行,并在对方的翻译下走访贫困户。他一边了解村民诉求,一边学习阳江话,短时间就完成了全村85户203位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任务。
到岗后,王怀印马上忙活起来,向村干部了解当地情况,拜访村里的种养殖大户,研究适宜开展的扶贫项目,先后谋划了包括芦荟种植、生猪养殖、光伏发电等10多个项目,但先后都因各种原因无法顺利开展。铆足了劲的王怀印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心里十分焦急。
就在新梨村的扶贫工作艰难开展之时,2016年10月,王怀印远在长春的老母亲不幸发病瘫痪。“我嫂子打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但项目正在推进,我放心不下村里的事情。”聊起这件事,这位东北汉子有些哽咽,直到现在他都没法抽空回家探望亲人。
“做农村工作就像绣花”
“部队出来的人,任务感很强,性子急。但这种作风不一定适合农村工作。”从机关下到基层一线,碰了几次壁后,王怀印开始调整工作方式,“让自己也成为农民”。他说,农村基层的工作更加细微复杂,扶贫干部往往要下“绣花工夫”才能解决好问题。
经过调研,王怀印发现当地的土质很适合种植“牛大力”,阳江的南药产业也发展迅速,经村“两委”讨论和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新梨村的第一期“牛大力”种植项目在去年初投入运作。去年10月,扶贫工作组又与村里的专业大户合作,引进新梨村从没种过的甜玉米,开展试验和示范。为了降低风险,王怀印牵头成立了金梨农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运作扶贫项目。现在,聊起农业种植生产,王怀印已是“如数家珍”。
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王怀印认为,每户贫困户都有脱贫希望,关键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为了激发村民脱贫的信心,王怀印常常带着一些贫困户外出考察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其他贫困村脱贫的情况。耳濡目染下,不少贫困户渐渐转变思想,主动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
“扶贫工作重在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要耐心去解释,你要是说话太硬,下次去别人就不理你了。”对比初进村的急脾气,这两年来,王怀印觉得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式都改变了很多。
“希望贫困户脱贫后尽快富起来”
记者跟随王怀印走过新梨村的巷道,遇到的每一位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王队”,招呼他进屋喝茶聊天,不时有青壮年向他打听有什么可以参与的种植项目。
“他帮了我们很多,发动我种牛大力和番薯,种子肥料免费发,还有人专门教怎么种。”谭水喜是新梨村凉水自然村的贫困户,左手残疾,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小孩。去年以扶贫金入股“牛大力”项目获得了分红,自己也种植了一亩多锦栗薯,加上各种补助,去年家庭收入超过4万元。
新梨村有130位贫困户像谭水喜这样从种植项目获得收益。一期投资175万元发展的牛大力种植项目,年底分工30.48万元,人均收益21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300元。春节刚过,甜玉米也获得满意的收成。参股合作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经过这一期的种植,验证了新梨村适合种植甜玉米,将发动更多村民加入。
去年底,考虑到王怀印的家庭情况,金湾区相关部门在新梨村加派了一名驻村干部。但2018年春节,王怀印仍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在新梨村和村民一起过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三年时间驻扎基层,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幸运,也是一种幸福。”王怀印希望,在自己驻村的三年内,在新梨村留下更多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让村民脱贫之后尽快富起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