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认识张仕生时,他在阳江金声粤剧曲艺团里常演文武生,唱功了得。台上,他将自己做的一把木质关公大刀舞得虎虎生威,常常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最近,获知张仕生在绘画上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牡丹和山水画,功力不凡,赢得了书画界的好评。新年前夕,记者特意走访张仕生,发现今年75岁的张仕生仍是那么勤奋好学。
出身贫困矢志学艺创业
75年前,张仕生出生在阳江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家庭妇女,兄弟姐妹6人,家庭收入靠父亲做木匠维持,家境贫困。从懂事开始,张仕生就立志做一番事业,摆脱贫困。他对绘画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到合山读初中时,他坚持步行往返阳江城与合山,将父亲给的车票钱省了下来,用于买画纸画笔,并且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等,成为学校文艺宣传积极分子。
1965年,张仕生应征入伍,分配到215师炮团当炮手。半年后,他的文艺才华被部队发现,调入师部文工团。文工团有40多人,在排练歌舞《白毛女》时,张仕生为舞台绘制背景画,饰演杨白劳一角,受到部队的好评。在部队文工团的三年半时间,张仕生的文艺才华得到不断提升。
1969年,张仕生退伍返乡分配到当时的阳江二轻制锁厂工作,1990年下岗后,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他发扬在部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等不靠,筹集资金,租地办起了一家木质刀柄厂。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打开了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购买土地建起了自己的厂房。
晚年自学专心搞文艺创作
2006年,年过六十的张仕生考虑到自己上了年纪,儿女也分别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质量已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要重拾自己的爱好,过有情趣的精彩晚年生活。他将厂房租给了别人,一心钻进文艺创作里。
张仕生从新华书店买回了《山水画全集》《百鸟画谱》《中国花鸟画》等一批美术教材,购置了大量画纸画笔和颜料,以及二胡、椰胡、唢呐等乐器,还有DVD播放机以及一批粤曲名家和著名歌唱家的DVD光盘,将家里的一个房间辟为画室兼练歌房。
自学,就从此开始,每天的生活也颇有规律。早上晨运,锻炼身体,这是在部队保持下来的好习惯。上午,通过DVD机细看粤曲名家和著名歌唱家的表演,借此领会粤曲与民族歌曲不同的唱法。下午,学习画画,精心钻研花鸟的构图与着色,山水的表现等等。有时候也走出家门,和一些粤曲界和美术界人士交流切磋,每天的时间安排颇为紧凑,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通过一段时间的专心学习,张仕生的唱歌和绘画水平进步很大。加入金声粤剧曲艺团后,经常随团参加各种联谊表演和下乡演出,他演出的粤曲折子戏《再进沈园》《潞安洲》等,粤韵声声,声情并茂,深受群众的喜爱。他创作的牡丹、梅花、山水系列美术作品,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功力深厚。
致力推广
书画创作
早两年,张仕生参加了市老年书画家协会,积极协助协会做好书画对外交流工作,资助协会开展系列创作和联谊活动。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举行年会,他联系有关企业为年会提供赞助和奖品,为年会的顺利举行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大家的好评。
张仕生的系列美术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2016年5月,他有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老年书画展,有作品在市纪委举办的“漠海扬清”干部职工廉洁画展中获得优秀奖。近年来,他将这些作品发上战友群,有战友为他的每一幅画结合画景创作了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让远方的战友们分享文艺创作的乐趣。
采访中,张仕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个孙女从小就爱上画画,还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目前是国画系大三的学生,他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