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外接连发生多起高层建筑火灾,让人们再次看到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重要性。然而,我市部分高层住宅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何预防高楼火灾的发生?作为高层建筑住户,当身处险境时应如何逃生?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公安消防部门。
常见6种消防安全隐患
“对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中,利用建筑内部设施实施救援,是最普遍的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最有效方法。”市公安消防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高层建筑高度高、体量大、结构复杂,火灾风险大。一旦着火,往往因“烟囱效应”,容易形成立体火灾,人员疏散和扑救难度大,出现“够不着、联不了、上不去、下不来”的局面,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保持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尤其重要。
据了解,为切实加强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工作,严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我市从7月份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从公安消防部门目前的检查情况来看,我市高层建筑小区普通存在6种消防安全隐患,分别是擅自改变建筑用途,将住宅租出去作商业用途,用作办公场所、美容场所、仓库等。贪图便利将车停在消防车道上,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消防器材配备不全或丢失,其中室内消火栓未配置水枪水带、水压不足、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失效、楼层内未配置灭火器等现象较为普遍。原应处于常闭状态的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或闭门器损坏。在楼道或楼梯间内堆放报纸、纸箱、旧家具等易燃可燃品。还有,物业和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物业对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未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防火巡查力度不够;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往往贪一时之便利,对造成消防隐患的行为不予改正,认为是杞人忧天,且对日常消防设施也是极少过问。
物管业主应共同防火灾
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善有效对扑救火灾有较大关系,那么,维护小区消防安全的责任到底归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的义务。在物管和业主共同维护消防安全的过程中,物管和业主双方均应承担责任和义务。”对此,市公安消防有关负责人表示,《消防法》明确了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同时明确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该负责人指出,物管是小区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平时要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利用楼宇广告、小区宣传栏宣传消防常识,提高小区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要做好日常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并确保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不在小区内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并及时制止在走廊、楼梯间、地下室、室内停放电动车或充电的行为。定期组织楼长、管理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灭火疏散演练。
此外,业主应在家中配备灭火器、逃生面罩、独立式感烟探测器等常用器材。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做到人离关火。教育儿童不玩火不动电,不让未成年人独自在家中。定期检查家中的燃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对老旧设备线路及时维护更换。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堆放杂物,随手关闭常闭式防火门。不要乱拉线在通道、走廊为电动车充电。爱护消防设施、器材,了解掌握使用方法,不挪作他用。
不同楼层逃生方法不一
万一发生火灾,往上跑还是向下逃,是高层住宅人群关心的话题。“平时,市民应当对所处建筑的逃生环境进行熟悉,避免在发生危险时慌不择路,找不到出口。”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火场逃生没有固定模式,不同楼层有不一样的逃生法则。在火灾中,烟气主要是向上方蔓延的。一般来说,如处于着火层的下方,轻易不会受到烟气的威胁,可以向下安全逃离火场。
该负责人指出,如处于着火层或着火层的上方,千万不要贸然逃生。要首先判断室外是否有浓烟,正确的方法是,先用手背轻轻摸门的把手,如果烫手,说明烟火已经蔓延过来了。这时,应当利用湿毛巾、湿衣物等将临近火场的门窗封堵好,防止烟气进入室内,并在门窗上泼水降温,避免火势烧到室内,到窗口进行呼救。如门不烫手,可以将门打开一个小缝,确定室外没有浓烟时,再进行逃生。
该负责人说,如在逃生过程中,发现临近着火楼层,千万不要幻想可以冲出火场,火场中心温度有相当高,也尽量不要在临近楼层停留。这时,应当迅速转身往上走2至3层以上,找一个合适的房间避难。如对建筑物结构很了解,知道向上一至两层可以进入剪刀楼梯间、连廊,可以直接到达楼顶平台,可以选择向上逃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