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出台背景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阳江林业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局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省林业局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按照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开展《阳江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以及专家意见基础上,全面总结评估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合理提出“十四五”期间林业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明确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规划》作为专项规划之一纳入阳江市“十四五”规划体系,是指导“十四五”期间阳江市林业保护发展的重要依据。
以建设“秀美阳江”为目标,以全面推进林长制为抓手,加快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增强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阳江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发挥重要生态支撑作用,实现阳江林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57.90%,森林蓄积量2821.08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35%。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13章,包括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四五”发展思路、 推动森林资源培育发展、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 推动城乡绿美发展、推动生态富民产业发展、 推动资源保护发展、推动林业创新发展、 推动林业治理发展、 重点建设工程、保障措施等内容。
四、《规划》重点工作
(一)全域森林城市建设。
持续高水平推进阳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力争2022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全力推进阳西、阳春两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大森林城镇和绿美乡村建设力度,推动森林城市建设逐步向城镇和村庄延伸,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加强红树林整体保护,严格红树林用途管制。以阳西县程村镇、阳东区大沟镇、江城区埠场镇为主要区域,推动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加强沿海防护林带的断带补缺、窄带加宽和残带更新,构建林带纵横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形成坚固的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为沿海经济带建设夯实生态基础。
(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要求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自然保护地逐项开展勘界立标、本底调查、总体规划编制等。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提高自然公园生态服务能力,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
(四)森林质量提升建设。
加大森林抚育力度,优化生物防火林带,采用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建设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建设高质量水源林。
(五)珍贵树种资源建设。
以高质量水源林、沿海防护林、大径材基地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推广种植红花天料木、大红酸枝等珍贵树种。发展以红花天料木、大红酸枝等优质树种为主的大径材基地、国家储备林基地,提升大径材经济价值和碳汇价值,培育具有阳江特色的珍贵树种资源。
(六)富民特色产业建设。
推动林业转型发展,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壮大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强化林业品牌建设,提升林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林业产业综合效益。
五、《规划》保障落实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考核,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全员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保护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要将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