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北京流行“沙燕儿”风筝,天津有硬翅蝴蝶,潍坊有“跑破鞋”的硬翅鱼和人物风筝。而享有“中国风筝之乡”美誉的阳江,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是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岭南风筝的奇妙世界。
已故阳江籍著名油画家苏天赐回眸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时,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开端:“1928年,随同大哥就读于私塾。常于阴雨昏暗时,伺塾师不察,伏案临摹‘绣图杨家将’之插图。随后忆画重阳节时父亲在家门口北山上放风筝的情境多幅,大都为同辈抢走。这是我艺术创作的开始。”放风筝的情境牵动了阳江许多艺术家的回忆,也寄托着别样的情怀。
每逢重阳,秋高气爽,纸鹞放飞,千姿百态的各色风筝随风起舞,大批身影穿梭在北山、鸳鸯湖畔、沙扒北额岭、南国风筝场,年年月月,乐此不疲……
岭南韵味 流传千年
据清末《阳江县志》载:“重阳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或悬藤弓其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北山尤盛。”
阳江是广东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滨海文化城市。阳江风筝也是岭南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呈现独特的岭南派文化民俗特色。
据阳江南天风筝协会会长陈龙介绍,风筝独特的岭南风格与文化,首先体现在阳江传统风筝的本土题材上,如灵芝等。“阳江风筝‘龙头蜈蚣’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杆,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
“其次,在风筝图案描绘上体现了岭南流派。”陈龙说,北派风筝着重细腻的工笔人物画的近距离观赏效果;而阳江风筝则着重选择仿生型、粗犷型的大色块远观赏效果;放飞技巧上,阳江风筝不像北方风筝单纯讲究高度和稳定,而是讲究生动效果,力求动感形态。
鲳鱼、金鱼、螃蟹与鲨鱼等独具岭南特色的风筝品种,都与沿海区域生活、本土渔业和海洋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了岭南独特的渔家文化。
忙趁秋风 放飞纸鸢
与北方在清明前后放风筝不一样,阳江重阳节放风筝选择金秋送爽气候宜人的时节,具有独特的岭南特色。
每当重九之日,富饶的阳江,正值农忙暂歇,秋收未临。山头田垅,房前屋后,都有纸鹞。人们成群结队,爬山远足,放鹞看鹞。历史上,富贾商民们聚集于阳江北山南麓之“北庙”,搭大坛,宰牛猪,备酒料。重阳当日,全城出动,万人空巷,红男绿女,扶老携幼,来到城区北山放鹞,饮酒、猜拳、赋诗、作画、唱山歌……
北方流行于春天清明前后放风筝,而阳江风筝放飞时间段长,除了节日外,也会自发组织放风筝。阳江风筝也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家家男女老幼,在屋前空地,田垅旷野随风起放。
在阳江,重阳时节放飞风筝与驱邪、登高和敬老美德相联。阳江古人已经提倡登高爬山,认为健体精神,登高望远,抒发赞美家乡诗意。阳江人把家人团聚与放风筝结合起来。每逢九九重阳,阳江都要举办风筝大赛。过去以阳江北山、望瞭岭为登高放鹞场地之首选;近20年以鸳鸯湖南国风筝场为首选之地;同时,海陵岛、东平、沙扒渔港海边也是常年放鹞地。 阳江风筝 一枝独秀 清代阳江文人的《竹枝词》中写道:“浮图七级北山坳,纸鸢登高万影交。”多少年来,阳江风筝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有新的创新特色,呈现较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它也奠定了南派风筝的代表特色,在风筝文化的不断积淀之中,以其独特魅力独领风骚。 阳江风筝种类齐全,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制作精巧,神态逼真,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无论设计制作,还是放飞技术,都独具一格。灵芝、蜈蚣、崖鹰等形状的风筝是阳江的传统作品,名气很大,它反映出阳江人对幸福、平安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体现了阳江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烈追求,是阳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南派风筝名副其实的领军者。 阳江风筝可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等。板子类中的双鱼、双凤都是北方没有的。在硬翅类中,北方普遍喜欢制作沙燕硬翅风筝,而阳江没有沙燕,喜欢制作石榴、荔枝、双桃等体现岭南水果特色的风筝。 阳江蜈蚣风筝扎制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外地传统蜈蚣风筝的脚裙也是用竹条扎鸡毛球而成,而阳江传统的蜈蚣风筝则是用山草根大小不一精选出来,每节的下部带着软裙,所以放飞空中时不但飞出“S”型动作,而还有虚渺腾飞的感觉。 阳江风筝不但扎制风格独特,而且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阳江传统风筝品种有8大类,如板子类、软翅类、硬翅类、长串类、立体类、山水人物类、商品广告类等。风筝上彩绘有七仙女、嫦娥奔月等人物故事,及石榴、牡丹、双桃、荷花等花卉瓜果,还有龙、虎、鹰、百足(蜈蚣)、蝴蝶、蜻蜓、白鲳、鲨鱼等鸟兽鱼虫。 阳江风筝特点 阳江风筝经过140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在《云上精灵——阳江风筝》一书中,总结起来就是“造型美观,形神兼备;选料严格,工艺精巧;色彩鲜艳,绘制精美;放飞容易,平稳高远”32个字。 造型美观,形神兼备——强调形似还要兼顾民俗审美。比如蛇,不是人见人怕的毒蛇,而是活泼可爱的“小青龙”。 选料严格,工艺精巧——阳江风筝艺人对制作风筝的原料挑选十分严格。按照不同类型风筝,使用不同要求竹料、纸张、甚至放飞用的丝线。 色彩鲜艳,绘制精美——阳江风筝讲究上色。风筝作坊一般都有专职或兼职画师,给风筝上色。 放飞容易,平稳高远——阳江风筝可依风向风力调节,在恶劣自然环境中能放飞。对应部位篾条甚至胡裱料,都要用衡器来称过,以保证平衡。有这些保证,阳江风筝才能放得又高又远。 阳江风筝的种类 ■ 串式类 也叫龙类,是把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风筝连成一串,在一根或几根线上放飞的风筝。如蜈蚣(百足)、龙脷、崖鹰仔等。其长度可达千余米。 ■ 板子类 平面风筝,从结构和外形看,主体就是升力片。没有突起结构,四边有篾条支撑,如八角风筝、文字筝。又可以再分为“软板”和“硬板”。这类风筝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放飞性能稳定。 ■ 软翅类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类风筝。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骨架依附。主体骨架多做成浮雕式,有单层、双层、多层,造型多为花、鸟、雨、虫等。这类风筝翅膀做成可折叠的活翅膀,携带方便。 ■ 硬翅类 平面看似元宝状,又叫“元宝翅风筝”。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骨架,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形成三角风兜,翅膀端部向右倾,使风从翅膀的端部泄出,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硬翅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可随内容题材变化,做成鸳鸯、喜鹊、鹦鹉等。 ■ 筒子类 又叫桶式或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桶装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灵芝风筝的传说 在阳江一个山清水秀、群山环抱的山间,居住一只神奇的小鹿,与放牧为生的男牧童相依为命。 一天风雨交加的夜里,牧童突然急病发作奄奄一息,小鹿眼泪汪汪地依偎主人身边,焦急万分。忽然,小鹿想到山崖峭壁间有一种治百病的灵芝,可以救活主人。于是,小鹿不顾一切直朝深山飞去,中途不畏风雨。跑着跑着,眼前一朵发光的灵芝就在眼前,呈现草绿色、红色、奶白色的灵芝格外夺目,可是无法追寻到眼前,焦急中小鹿跌下了深崖,晕了过去,醒来后想到主人,忍痛继续攀崖越岭。 正当小鹿筋疲力尽失望之时,一道霞光出现在眼前。一位美貌仙女拿着一棵神奇的灵芝对小鹿说:“小鹿呀小鹿,你充满人性,为了救主人,拼命地在山崖峭壁寻找灵芝。你的善良和勇敢感动了神灵,现在我送你一颗千年灵芝,你赶快送到你主人的嘴里,你主人很快就会救活。”小鹿听后,跑向仙女连叩三个头,衔着灵芝飞向云雾山中,很快回到了主人身边。牧童服下灵芝后,奇迹般地复活了。 此后牧童将这个故事传遍民间,风筝艺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制作了灵芝风筝,流传了1400多年。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