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聚焦2013年阳江风筝文化节:轻灵纸鹞飞何方
来源:本站 时间:2013-10-12 11:33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今年国庆假期,一位阔别家乡多年的老伯在游览鸳鸯湖景区时,惊喜地发现一座建筑——阳江风筝馆。喜好本地民俗文化的他饶有兴致地走进去,却失望地发现,墙壁上只有稀稀拉拉几架风筝,且全是来自外地的印刷风筝。

  不仅阳江风筝馆难觅阳江传统风筝,毗邻的南国风筝场,一字排开的小摊档所售卖的风筝也清一色是印刷风筝,尽管轻巧,却毫无特色。

  老伯不禁纳闷:阳江风筝飞到哪儿去了?

 

  阳江风筝逐渐褪去的繁华

 

  老伯的纳闷,其实也存在很多老一辈阳江市民的心中。

  秋风乍起,鸳鸯湖景区逐渐热闹起来,很多人带着长辈、小孩前来游玩,卖风筝的小摊贩也瞄准商机,齐齐凑到风筝场。48岁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每年重阳节前后,她都来这里摆摊卖风筝。

  陈女士卖的都是印刷风筝,鱼、蜈蚣、蝴蝶……最便宜的5元,最贵的50元,这些风筝是从河堤批发部进货的。

  夕阳西下,风筝场上空各式风筝开始争奇斗艳,不少市民抬头张望,意欲寻找那熟悉的长龙、灵芝……

  “每年重阳节前后,在天上飞的风筝,只有30%左右是阳江传统风筝。”梁汝兴说。梁汝兴今年71岁,是阳江风筝的代表性传承人,熟悉的人都叫他“佳叔”。佳叔和儿子梁玉泉在市区龙津路经营着一个店铺,既卖风筝,又卖狮头、狮鼓,还卖小提琴、二胡,俨然一个杂货铺。

  佳叔说,以前整条龙津路,有十几档卖风筝的,非常繁华,但后来卖风筝难以为生,很多店铺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现在,只有两三家还在坚持卖风筝,且都生意惨淡。

  这几天,是佳叔一年中难得忙碌的日子,他要赶着制作风筝。“重阳节期间,一天大概能卖10来只,有灵芝、双桃、金鱼等,但平时就很少有人问津。”他说。

  阳江风筝做工比较精细,一直都是手工制作。佳叔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做一只金鱼风筝要一天,一只灵芝风筝要三天,如果巨龙风筝,制作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出奇。时间成本太大,买的人又少,根本不赚钱。

  阳江市南天风筝协会会长陈龙对此也深有感触。

  协会在鸳鸯湖附近的湖东路租了一间店铺,制作、销售传统风筝。“不是很好卖,基本都是本地的风筝爱好者来买,且时间比较集中,一般都是重阳节前后。”陈龙告诉记者,相比传统风筝,大多市民仍然青睐购买印刷风筝,一来便宜,二来容易放飞、趣味性强。

 

  风筝制作者的坚守与困惑

 

  传统的手工制造在产业化经营面前失去了生存空间,纯手工制作的阳江风筝终究敌不过批量化生产的印刷风筝、运动风筝,不少老艺人再也无力坚守。

  阳江市风筝协会副会长梁志昂介绍,如今能和佳叔一样扎制传统风筝的,全阳江不足20人,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且一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扎制风筝只是业余爱好。

  我市另一位阳江风筝的代表性传承人阮加培就很失落,因为,堂堂“阮家筝”竟后继乏人。“我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学会了我的本领。”阮加培说,“至于孙子,更不稀罕做风筝的技巧。”

  阮老的女儿表示,如果有人来请教阮老,阮老总是倾囊相授,然而几十年来,却没有一个人前来拜师学艺。谈到这里,阮老也说:“人们静不下心,即使哪天想去放放风筝,也只会想到去买一只,真正动手自己去做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年轻人不仅不爱制作风筝,也不爱放风筝。目前,阳江市风筝协会、阳江市蓝天风筝协会的100多名会员中,绝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人,鲜有年轻人主动加入。

  梁志昂本来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后来发现儿子根本没这个兴趣,便放弃了。“小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深,很难喜欢这种手工艺,逼他们学也达不到目的。”梁志昂说。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儿子在自己的带动下,逐渐喜欢上了运动风筝。

 

  努力扩大阳江风筝影响力

 

  尽管行业不如从前辉煌,但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阳江风筝的影响力犹在。

  在去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阳江风筝队夺得团体总分一等奖,另获5个单项一等奖。今年5月,广东省风筝协会在阳江成立,成为落户地级市的第一个省级体育协会。

  新当选的会长是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曾晓红。在协会的成立大会上,曾晓红当着媒体记者的面,用了一句简洁但有力的话:“阳江的风筝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来解释协会为何落户阳江。

  曾晓红说,协会的首要任务是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挖掘风筝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文化软实力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将通过加强培训、举办更多的比赛,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风筝活动。

  一番话,让阳江风筝忠实的守候者看到了希望。

  广东省风筝协会秘书长陈永雄是地道的阳江人,他从20多年前就开始玩风筝。陈永雄介绍,从2009年开始,阳江一帮风筝爱好者开始四处奔走,他们去到广州、珠海、深圳、中山等地的公园,展示、放飞阳江风筝。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各种比赛,代表阳江乃至广东捧回荣誉无数。

  “不为别的,就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阳江风筝、了解阳江风筝,扩大我们阳江风筝的影响力。”陈永雄说,同时,也希望当地政府支持协会,为协会提供发展平台。

  南天风筝协会的一帮爱好者也在行动。近两年,每逢节假日,该协会的一帮爱好者就会自发聚集在南国风筝场,一起放飞传统风筝,吸引很多市民驻足观看。夜幕降临,风筝场上空的“不明飞行物”也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原来,这是他们放飞的夜光风筝。

  陈龙说,大家在一起放风筝,一为切磋技艺,二为让更多市民欣赏风筝、喜欢风筝。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起初,他们还只是一群孤独的放飞者,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了。

  “或许,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阳江风筝尚不能产业化发展,但阳江风筝的影响力却是可以逐渐扩大的。”陈永雄、陈龙一致认为。

 

  他山之石

 

  2013广东(阳江)风筝文化节明日正式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将汇聚阳江,来一场与风筝有关的狂欢。1992年以来,阳江已举办了20届风筝节或邀请赛,阳江风筝节已成为阳江颇具影响的文化品牌。

  早在今年4月,山东潍坊也举办了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国际风筝会获得了“中国十大节庆”和“改革开放30年最受关注的30个节庆”等荣誉称号。

  从潍坊国际风筝会,阳江风筝节可以吸取哪些营养?记者从潍坊晚报4月20日见报的《高飞三十年 潍坊风筝永无终点》一文中,摘取了如下内容:

 

  夯实基层群众参与,尽量降低活动门槛

 

  风筝会办得成功与否,老百姓的满意度是重要的衡量标准。潍坊国际风筝会能连续成功举办到第30届,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节会,群众的积极参与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奎文区润泽园小区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2004年那届的世界风筝小姐大赛是群众参与最广的一次。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在城区供市民放风筝的场地不是很多,应该多开辟出一些场地来。”

  对于市民反映的情况,张崇高表示,每年的风筝会他们都会邀请专业的节会策划团队来丰富风筝会的内容,先后推出了十几万人放飞表演、龙舟大赛、巡游狂欢、大型焰火公益燃放、大型艺术灯展、风筝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项目。对于群众认可的放飞大赛、龙舟比赛、焰火晚会等都会保留,同时也将不断推出新的活动,争取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风筝会中来。张崇高说:“我们办风筝会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地人的参与,这样,风筝会才能成为潍坊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将风筝会开幕式的时间改为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就是为了可以让市民有时间参与。创新设计的许多市民愿意参加的活动,像全民健身狂欢大巡游、万人放飞表演、中国画节、夜光风筝比赛、中小学生风筝邀请赛、龙舟赛、老年人健身周、烟火晚会等,在设置这些活动的时候,力争做到各个板块的活动有机连接,并且在时间上考虑老百姓参与的可能性,让他们有条件、有机会、低门槛参与。

  满足不同观众、群众的需要。在设置风筝会大型开幕式演出门票的时候,一是门票要降低门槛,在价位上要高中低搭配。同时还和有关的企业来“联姻”,他们提供赞助的商品,通过抽奖的方式来鼓励大家参与购票,进行互动。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