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江城阳东两区基础卫生水平迈上新台阶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任绍华 时间:2017-03-08 10:36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过去坑坑洼洼的道路,如今已变得平坦宽敞;过去破烂不堪的公厕,如今已变得整洁舒适;过去臭气熏天的垃圾中转站,如今已变得规范整洁;过去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随意丢弃的垃圾,如今大街小巷都已变得干干净净……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江城区、阳东区的城区居民感受最为深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市财政比较困难,但创卫以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创卫经费达43亿多元,使城区基础卫生水平迈上新台阶。

 

  市政道路经过改造焕然一新

 

  创卫之前,我市城市主次干道破损严重。根据市创卫办和市城管局排查,在市区30米以上路宽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中,存在路面破损情况的有13条,破损面积达11274多平方米,30米以下路宽的市政道路中,存在路面破损情况的有219条,破损面积近18万平方米。还有大量沟渠盖板、排水管等出现破损和堵塞,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市投入资金16亿元,全面修补完善了旧城区破损道路,完成了东风路、漠江路、西平路、体育路等一批主次干道的升级改造。同时,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投入资金5亿多元,加快对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与改造,扩建改造一批公园,旧城区26条道路安装了路灯,217条背街小巷安装了挂墙灯。

  据市创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市区路灯总数为45102盏,城市道路、公园及广场等装灯率达100%,路灯亮灯率达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5平方米,符合并超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家住市区北环路与西平路交汇路口附近的陈先生回忆道:“由于西平路、北环路的路基比我们的房屋高很多,加上以前这两条路排水不畅,过去我们这里一直是水浸黑点,真是苦不堪言。”陈先生说,直到北环路和西平南路改造后,排水才彻底通畅了。

 

  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全面升级

 

  过去,我市城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由于档次低且管理跟不上,又脏又臭,一度成为市民避之唯恐不及的两大场所。正因如此,城区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在路边、绿化带随地大小便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和环境卫生;一种是靠近垃圾中转站的居民不敢开门窗,甚至想方设法搬远居住。

  经过几年创卫,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历史。记者连日来在市区走访了金湾公厕、岭东公厕、城西顿砵市场旁公厕以及金山植物公园、鸳鸯湖景区的多间公厕,每到一处都是窗明地净,空气中没有让人难受的异味,有的还免费提供擦手纸巾。每间公厕墙上都挂有《公共卫生间管理规范》,里面多达12项管理要求。“现在到这种公厕方便,真是一种享受啊!”在金山植物公园公厕,一位市民对记者说。

  在阳东区东城龙日路垃圾中转站,记者看到站内干净整洁,周围没有难闻臭味。“垃圾处理后就要立即冲洗,每天很多次,还要进行雾化除臭。”中转站的环卫工人说。家住垃圾中转站附近的居民许女士也向记者证实,垃圾中转站经过改造和加强管理,周边环境卫生好了很多,“以前都不敢开窗,现在感觉没什么了!”许女士说。

  据了解,创卫以来,我市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扩建污水处理厂1座,改造和新建了17座垃圾中转站和一大批公厕,公厕全部按照Ⅱ类及以上标准进行改造,并购置了道路冲洗车、压缩式垃圾转运车等现代化环卫设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08%。据国家统计局阳江调查队调查统计,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5.6%。

 

  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在加大基础卫生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江城区、阳东区还不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突出精细化、常态化要求。

  为了将公共卫生整治由专项治理向日常管理转化,有效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市环卫中心将城区清扫保洁时间由原来的早晨4:00至晚上10:30,调整为现在的早晨4:00至晚上12:00。同时还增聘了大量保洁员,用于城区的巡回保洁和快速保洁,确保了城区保洁工作的不间断,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车队也相应延长了工作时间,垃圾不过夜、不堆积,确保日产日清。

  据市环卫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按照“人停车不停”的原则发挥快速保洁队伍的作用,全天巡回快速清理路面的塑料袋、纸屑、水瓶等,保证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整洁。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助推环卫工作,4支队伍在城区开展巡逻,严查“垃圾虫”,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引导市民规范投放垃圾。

  此外,江城区、阳东区还建立了环境卫生督查问责机制,市环卫中心根据创卫有关要求,成立督查组实行督查—通报—整改、每天督查巡视的工作机制,重点检查保洁员着装规范、清运及时、容器整洁、车辆密闭整洁、中转站整洁、公厕整洁、在岗率等,仅今年春节后就反馈重点整改问题500多宗,确保环境卫生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