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江城阳东强力推进老旧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行动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梁宗具 时间:2017-03-10 10:0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村道、巷道硬底化,无坑洼积水及泥土裸露,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创卫以来,一场整治老旧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大行动,作为我市十大创卫工程之一在江城区、阳东区强力推进。

  其中,该整治工程仅江城区就涉及城南、南恩两街道22个旧街社区、1个渔委会以及城北街道南排、马曹两个城中村和江城辖区18个城乡结合部。目前,这些完成整治的老旧社区、城中村已焕发新姿,大大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现场 走访

  村道巷道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江城区城北街道南排村是我市创卫整治的重点区域。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城北银湾市场附近的蔡屋村,只见进村道路建成了4米多宽的硬底化村道。村道两旁的闲置荒地经过清理、平整,此刻种上了新草坪。村道边摆放着多个定点投放的垃圾桶,采访过程中不时可见保洁员过来处理。村道入口附近原有一排破旧的瓦房,此刻也经过修葺,并粉刷了外墙。闲置地旁的边坡目前衬砌了路基,建起了排水沟。整治后的蔡屋村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

  老旧社区也是我市创卫工作的难点之一。前日下午,在社区干部的引领下,记者走街串巷感受该社区创卫前后的喜人变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该社区一些旧屋旧墙粉刷一新,巷道干净整洁,房屋之间的明沟也进行了覆盖、遮蔽处理。其中,200多米的朗星南路完成了硬底化施工,平整而干净。该社区的苏屋塘是一个日杂铺聚集区,如今铺位门前统一安装遮雨铁棚,路边建设了绿化带,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也更换了带压缩垃圾功能的运输车。整个苏屋塘不但变得干净整洁,而且管理规范。

 

  往日 回顾

  村中乱堆乱放杂乱无章

 

  “蔡屋村进村路口空地,整治前就像一个垃圾场。”村干部张党回忆说。张党告诉记者,蔡屋村目前居住人口约300人,多为外地来我市务工的流动人口。整治改造前,进出村道路只有不到1米的泥路。泥路两旁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由于脏、乱、差,这里常有老鼠出没。道路旁的低矮瓦房残旧不堪,墙体发黑。由于没有排水系统,这里一下雨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目前,在各级政府和挂点单位的支持下,蔡屋村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改造,让村民的居住环境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扳朗社区情况也差不多。据社区干部冯小雪介绍,由于扳朗社区位于新华南路两边的老旧街区,巷道、房屋残旧,加上地势较低,一下雨便水浸。苏屋塘日杂销售区原来由于没有规划,业主的铺面杂乱无章,日杂区巷道坑坑洼洼,垃圾、杂物乱堆乱放。而苏屋塘附近中转站的垃圾运输车原来是倾倒式,未对垃圾进行压缩。这种运输车不但运输量小,而且垃圾中的污水未经压干,随着车辆行驶而漏洒到地面。得益于市纪委、市检察院、江城区统计局等挂点单位的支持,扳朗社区完成了整治改造,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群众 声音

  创卫让环境变得更洁净

 

  “现在的蔡屋村真是大变样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在蔡屋村采访时,记者刚好碰到前来垃圾桶倒垃圾的李阿婆。

  李阿婆告诉记者,整治前这里垃圾满地,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但是由于垃圾多,臭味大,大家也很烦恼。有的村民宁愿绕路,也不愿意从这里经过。李阿婆说,蔡屋村整治改造后,村场变得整洁干净,大家都不想破坏这么好的环境,自觉定点投放垃圾。

  在扳朗社区长期居住的林伯是社区创卫变化的见证者。林伯表示,老旧街区由于房屋老旧、巷道狭窄,想变漂亮是很难的。但是,创卫工作让老街区变得干净整洁,这是居民能感受到的最明显、最实在的变化。

  另外,林伯对社区巷道整治也给予好评。他说,目前,巷道通过硬底化、加装防蚊闸,疏通地下水道,为社区长期的环境卫生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