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聚力打造“公园之城”
幸福密码:走出家门就可逛公园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影 时间:2021-08-19 10:0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阳江花样森林,最有设计感的城市公园。”“公园露营平台,超享受,野餐好地方。”“发现了一个宝藏公园,太好看了吧。”“隐藏在森林深处的七彩世界,太好出片啦!”……近段时间,因登山、赏花而闻名的金鸡岭森林公园,凭着园内的科普基地自然教育体验区再度“出圈”,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着美照、攻略和好心情。

  公园,常被称作“城市绿肺”,是体现城市生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森林惠民,不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展城市绿色发展空间,一批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以及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公园等一一落地,成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带给市民满满的幸福感。

  出门就有公园

  拓展休闲空间

  在阳江,有一种幸福叫“走出家门就有公园逛”。

  清晨,微风拂过山岭,清脆的鸟鸣唤醒了葱郁山林,金鸡岭森林公园迎来了第一批登山健身的市民。驻足大放鸡山,极目远眺,漠阳江蜿蜒注入南海,两岸绿意葱茏,市区尽收眼底。“太漂亮了!站在山顶看看风景,心情舒畅不少。”居住地离公园不足千米,市民崔先生成了这里的常客。

  环顾一周,金山植物公园、碧田湖公园、鸳鸯湖公园、燕山湖公园、南山公园、漠阳湖公园、东岳公园、三廉公园、北山公园、北湖公园、龙山公园……一个个公园星罗棋布,将阳江城装点得分外美丽。

  晌午,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金山植物公园内依旧有不少市民在树荫下野餐、嬉戏。金山湖畔,荷花、木桥相映成趣,独成一景,市民驻足观赏、拍照。“这里环境好,植被丰富,基本每周都会来,在大自然中享受惬意的亲子时光。”打卡家门口的公园已成为关女士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傍晚时分,霞光倒映湖面,清风徐徐,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到鸳鸯湖公园,尽享宁静与悠闲。“30多年前,这里除了一洼水,便是荒山与杂草,很少来,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窝在家里。后来经过建设,环境越来越好,几乎天天过来转转,听听歌,赏赏景,享受慢时光。”居住在附近的市民陈先生说。

  “走出家门就有公园逛”,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情怀。创森以来,我市着力开展“公园之城”行动,紧密结合城市扩容提质,大力拓展市民绿色休闲空间,推动完成了漠阳湖公园、金鸡岭森林公园、两江四岸示范段江湾公园等79处公园绿地建设。

  同时,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拓展绿地空间,突出以社区体育公园为特点的微型公园绿地建设,越来越多的公园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满足市区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休闲游憩需求,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公园各具特色

  市民幸福满满

  公园建设不止于多,各具特色、保有各自的文化成为我市城市公园的一大亮点。

  提到鸳鸯湖公园,会想到漫天纸鸢摇曳生姿;提到北山公园,绕不开烈士陵园和北山石塔;去过连围河生态公园,定忘不了灿若烟霞的粉黛乱子草……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增加公园数量的同时,着力在公园内在品质上精益求精,紧扣市民之需,寻求公园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品质”与“颜值”的飞跃。

  金鸡岭森林公园是我市众多公园提升改造的缩影。2015年,市委市政府对近8000亩的金鸡岭森林公园(原名为阳江森林公园)进行升级改造。2年多的时间,公园由原来的松、桉纯林变身为拥有50多个主要树种、10个专类园的城市绿肺, 一开放就成为市民亲近大自然的网红打卡点。

  去年5月,金鸡岭森林公园内,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科普基地自然教育体验区动工建设。今年上半年,以“花样森林”为主题的体验区正式竣工,向市民免费开放。整个体验区内容丰富,亮点多多,体验感强,“探索奇趣森林”“体悟文化森林”“享受森林福祉”三大片区,带领市民零距离触摸本地丰富的动植物特色资源和深厚的森林文化内涵。

  “妈妈,这是什么?”“这是蚁穴,蚂蚁的家,你看里面有不同的房间……”正值周末,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来到体验区游玩,蚂蚁的“地下宫殿”、昆虫探险滑梯、甲虫跷跷板、传声筒、小鸟之家、花样跳远池等充满童趣的设施,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在游玩中,孩子通过聆听、触摸、眼观、体验等方式,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鸟类、昆虫等,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从而爱上自然、保护自然,十分有意义。”张女士称,公园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除了精心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创森以来,我市依托各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城市公园等,打造生态标识系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积极向市民传递生态文化知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生态环境提升

  化作民生福祉

  如今,我市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乡村公园等五级城乡公园体系已基本成型,不仅拓展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满足了市民日益多元化的生态需求,而且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对公园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市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加上市民爱鸟意识的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小鸟在这里生活、繁衍。”陈杰是阳江有名的鸟类摄影“发烧友”,各大公园是他的“拍鸟胜地”。陈杰称,这些小精灵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极高,它们的出现是我市生态稳定向好发展的有力证明,为城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去年2月,陈杰首次在海陵大堤红树林湿地一带偶遇60只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并拍下珍贵的视频图片,受到央媒、省媒关注,还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不仅是黑脸琵鹭,比大熊猫还稀少的世界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也频频现身阳江,成为陈杰镜头中的“常客”。前不久,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这是粤西地区首次记录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的影像。

  生态就是民生,环境就是福祉。公园建在家门口,老百姓推窗看风景,出门游公园,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幸福生活踏歌而来。

  阳江打造“公园之城”的故事还在继续。按照创森总体规划(2017—2026年),三江岛滨江公园、市区儿童公园等一批新公园正在全力推进中,阳江正以更加昂扬的新姿态,聚力打造更加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