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我市攻坚突破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张嘉元 施沈成 时间:2024-12-25 09:45 【字体: 】 浏览量:-

  12月23日,2024年第四季度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要求紧盯重点任务全力攻坚突破,推动“百千万工程”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会上,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围绕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优化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作了专题汇报,充分展示了我市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探索及成效。各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更实的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张嘉元 ■ 通讯员/施沈成

  因地制宜抓产业

  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各县(市、区)如何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江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业方面,该区不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夯实平台基础,新开发园区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工业企业生产厂房33万平方米,新引进项目64个,投资总额184.5亿元。

  在农业方面,该区持续培育壮大禾虫、白沙鹅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其中,以建设禾虫研究院为牵引,新增禾虫养殖5000亩以上。

  阳东区则坚持做大“强区支柱”。阳江核电成为国内首个年度上网电量超500亿度的核电站,中能建3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建成投产。

  同时,阳东区推动优势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喜之郎等6个品牌被认定第一批广东老字号,苏仕兰研发的刀具产品获颁“最高刀刃锋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纪录奖。

  县域经济要提升,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阳春市,“快办窗口”最快只需5分钟,就能办结单笔业务。优质营商环境促成签约投资额超30亿元产业项目33个,计划投资总额201.4亿元。

  此外,阳春奋力做强“一药一果一鱼”产业,推动全国最大坚果加工基地投产,春砂仁、阳春坚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鳜鱼孵化苗种占全国七成以上。

  “1+3+X”特色产业集群是阳西县壮大县域经济的底气所在。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已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西海域正式投运,青洲六100万千瓦今年3月动工,已完成投资83亿元。

  同时,阳西县壮大健康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产业聚集度最高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今年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海陵试验区则“向海图强”,做强旅游主业,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今年成功签约敏捷·喜来登酒店、好莱坞特效影城等文旅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闸坡镇成功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63.9亿元。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连续三季度GDP增速居全市第一。今年前10个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97.32亿元,占全市59.7%。该区在赛迪省级开发区潜力百强(2024)榜单上综合排名全国第三,在高新区分类排名全国第一。

  “接下来,阳江将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市发改局副局长黄锐国在发言中表示,阳江正加快打造绿能之都、海丝名城,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实现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围绕人居环境改善这一任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优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空间,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会上,江城区委书记李仕鹏表示,该区正不断擦亮公共空间节点,以“创富+整治”理念盘活开发闲置用地,以“叠景连韵”的创想,建设城东街道幸福里、岗列街道勤力牛、新村“酒香驿站+荷花走廊”等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文旅新景象,让昔日的闲置地、垃圾场变成了今日的黄金窝、幸福里。

  目前,江城区总长达248公里的11条农房风貌提升示范带已投入1.13亿元,完工率100%,农房新貌正逐步变为“看见漂亮、住着舒心”的幸福实景。

  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地下管网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

  平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冈镇在投入11238万元建设镇区主干道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基础上,再投入3000万元对镇区管网空白区进行建设,完善雨污分流功能;并对全镇181个污水设施落实了整治提升和为期三年的运营维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通过设立问题销号榜、流动红旗、“美丽庭院+”等创新方式,阳东区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绿化美化大提升。

  2024年以来,阳东区共打造“美丽庭院”3010户,其中雅韶镇笏朝村荣获2024年全市唯一的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全区种植苗木7.88万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聚焦塑造农房风貌特色,阳春市多措并举,农房焕然一新。

  阳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市统筹、镇组织、村实施、群众参与、多方助力”思路,由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发动央企、国企捐赠物料、村民捐款筹资、群众投工投劳,建设风貌示范带;发动央企、国企全面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累计美化提升农房800多栋、外立面约18.5万平方米。

  通过典型创建,海陵试验区高质量改善旅游环境,以新风貌展示“大美海陵”。

  海陵试验区已完成典型镇、村规划编制,以“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整治“三大革命”“六乱”5000余处,村庄垃圾处理率、农村污水管网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100%。海陵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用最严的措施保护好沙滩等海洋生态,筑牢水上安全防线,遵循渔村特有风貌和肌理推进现代化改造,塑造别具风情的美丽海岸线。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释放城乡发展潜能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是“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的“内生动力”。

  “阳西县以‘双百行动’为牵引,大力推进城乡教共体建设。”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表示,阳西下大决心抓好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近三年投入14亿元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20所,推动3个“外引型”和9个“内联型”教共体建设。

  江城区聚焦惠民生促善治,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城区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托管模式合作共建阳江医院,带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医疗服务整体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并新建设示范中医馆1家、中医阁7家,全区中医馆和中医阁实现全覆盖、全达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5%。

  聚焦改革破题,释放基层发展潜能,狠抓集成式改革,阳春市春湾镇正有序开展“市—镇扁平化管理试点”。春湾镇党委书记刘志适介绍,该镇正不断做好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17项下放职权的承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着力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增强小城市承载力。

  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阳东区东城镇给出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东城镇引导各村转变‘等靠要’的思想,鼓励支持各村充分挖掘盘活集体资源资产。”东城镇党委书记何贻周表示,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发展模式,多元化开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4年,东城镇8条行政村集体收入均已突破20万,报平、金村、丹载等3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28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村村有物业,村村有租收”的喜人局面。

  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阳江城乡差距的堵点难点正不断打通,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凝心聚力再提速

  形成齐抓共促良好局面

  “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需要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

  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各央企主动作为,以“公益+微利”为我市县镇村建设按下加速键。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初,该区谋划建设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73个,总投资约32.17亿元。其中,公益类项目57个,总投资约1.14亿元。

  同时,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将市场化项目梳理入库,中标单位以“公益反哺”形式助力镇村项目建设,实现互利共赢良好局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

  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村头村,中铁十二局积极参与环境提升项目,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方案,预计投入约306万元,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休闲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阳西县活用央企助力机制,建立“公益+微利”项目库,入库项目133个,总投资超56亿元,高质高效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和9条风貌示范带建设,并示范带动25家本地建筑企业、79家民企结对帮扶镇村,形成“央企带动、国企参与、民企跟进”良好局面。

  “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是阳东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阳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推动19家能源类央企国企与11个乡镇建立镇企结对共建,全区结对帮扶项目共有61个,帮扶金额3385万元。

  此外,阳东区通过“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推动133家社会组织与阳东区建立联系,对接各类项目123个,涉及资金2.44亿元。

  江城区则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在外人才援村兴村,327个企业结对帮扶482个村,直接投资或牵线引进109个项目,总投资4.4亿元。

  同时,江城区各镇村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全区2.8万户村民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职责。广大群众还筹资筹劳投入1.5亿元,推动建设青榄基地、油茶产业示范园等5个项目。培育24名乡村工匠,通过“以工代赈”“以技助农”,引领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高校“智囊团”为县域发展注入新活力,闯出协同育人新路子。

  在“双百行动”助力下,阳春市与广州美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开展项目33个,打造美学赋能乡村建设、移动式冷库助力农产品“新鲜出村”等省级优秀典型案例。

  此外,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在今年成立,成为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阳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与珠海市建立县中托管帮扶关系,珠海一中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阳西一中已正式签约。

  在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企业积极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的工作格局下,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持续释放,为我市县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