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我市6个调研组深入各地“百千万工程”火热一线开展交叉调研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盘聪颖   张贝奇   张  莹   张  影  林可欣  关雯静  张嘉元 时间:2024-12-25 09:41 【字体: 】 浏览量:-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华丽蝶变;加快布局奋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推进城乡面貌提质增颜……

  在2024年第四季度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前夕,由市领导分别带领的6个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交叉调研。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路谈,切实感受各地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的成效,互学互鉴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并在调研结束后进行小结点评,为“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实践点赞、支招。

  在阳江,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显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施工图”正逐渐变为“实景画”,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产业

  强县富民步伐铿锵,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是根本。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各县(市、区)步履不停,争先进位,着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更好实现强县富民。

  位于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广东(阳江)万洋众创城是一个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模式运营的制造业集聚平台。“前期建设成本投入大,后期运营是否有压力?”参与调研人员关切地问道。

  万洋众创城负责人王猛表示,得益于做优平台、做强产业、创新帮扶协作机制,如今万洋众创城正迎来企业“入驻潮”,目前已招商企业140余家,可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超150亿元。

  阳东区围绕优化“1+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等产业,推动传统刀剪、木器加工业提质升级。

  走进位于阳东区的广东木森日用品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调研组参观了该公司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据介绍,该公司拥有20多名设计师和100多名产品开发人员,2023年产值达11亿元。“最直观感受就是‘机器比人多’。”调研组认为,这种智能化生产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统一性,避免工伤和原料损耗,是制造向智造的进步。

  在阳春,调研组深入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公司党委书记樊尧桂介绍,作为工信部首批认定的“绿色工厂”,他们一直坚持清洁生产,2022年底,总投资4亿元的余热资源综合利用150兆瓦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今年1至11月,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

  “能够顶住压力,尽一切努力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在技术上创新,值得肯定。”参与调研人员纷纷点赞,表示阳春新钢铁抓住机遇承接大项目、大工程,擦亮了阳春新材料的品牌。

  “中国调味品之都”是阳西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今年,阳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以此为契机,阳西正在积极抢滩布局银发经济“新蓝海”,大力发展以调味品产业为主导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调研组实地考察阳江阳西产业园区、致美斋(阳江)食品有限公司等地后表示:“作为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阳西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后劲十足,成绩有目共睹。”调研组建议,阳西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坚持质效并重、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在海陵试验区,调研组高度关注当地的农文旅发展、海洋渔港建设等项目。据介绍,今年,海陵试验区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53%。

  “这次调研深入了解了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看到了海陵的变化和成绩,海陵发展未来可期。”调研组指出,由于海陵无大型工业,文旅成为发展关键。调研组建议,聚焦资源发展旅游,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持续完善交通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营造优质旅游环境,不断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先进(合金)材料和风电装备制造是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着重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季度位居全市第一。

  调研组先后走进东方电缆高端海缆系统南方产业基地项目、广青压延1780毫米热轧生产线、中材科技(阳江)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考察。“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调研组建议,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

  抓建设

  城乡面貌提质增颜,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精心谋划,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典型镇村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城乡绿化美化等工作,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提质增颜。

  提升城乡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最终的落脚点。鸳鸯湖社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区之一。“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党建文化展厅、阅览室等功能场室,推出了思政教育课堂、技能培训和就业招聘等服务,与群众的距离愈发紧密。”鸳鸯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方铮介绍。

  同时,鸳鸯湖社区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契机,盘活了辖区内废置厂房与闲置土地,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招商引资,于今年引进了幸福里·绿美庭院示范园项目,共投资6000万元。

  调研组表示,江城区作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以扎实的党建引领,不断推动了公共服务精细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并持续深化新型帮扶协作,不仅改善了市容市貌,激发了经济活力,也为全市美丽庭院建设提供了新样板。

  水作清波绿,山连碧空蓝。在阳春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里,不少市民在绿道上散步、骑行,好不惬意。“示范园每天数以万计的人流量是大家努力的结果,通过环境设施的不断升级为老百姓带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调研组充分肯定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的建设和管护工作。

  走出公园来到阳春大道,高楼林立的城市面貌干净整洁,调研组赞叹于近年来阳春市容市貌的高速发展和变化。调研组认为,阳春大道周边规划设计科学美观,越来越有“大城市的味道”,并且管护得干净整洁,城市的格局和框架显现。

  在阳西县,调研组来到被誉为“中国蚝乡”的程村镇红光村。这里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业,养蚝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蚝5万吨,总产值5.77亿元,实现“一粒蚝致富一条村、带动一个区兴旺”的劳动就业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推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全线深化品质交通建设和景观微改造,已建成程村蚝产业文化推广中心、红光村红树林观鹭台,为游客休闲旅游增添了好去处和打卡点。

  “在推动风貌带建设中,阳西县自加压力,在全市率先建立‘公益+微利’项目库,推动完成了9条风貌示范带建设。不管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是探索出的经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调研组建议,要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的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把特色资源真正转化成为富民产业。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在党政、企业、社会等多方合力推动下,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行走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村头村,新建的鱼塘碧波荡漾,村巷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该村携手中建四局开展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借助央企力量不断优化村内硬件设施,民生福祉稳步提升。调研组对村头村央地合作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建议持续加强风貌提升工作,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改革

  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过程中,阳江各地逐步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

  在阳东区东城镇报平村新能源汽车城,调研组详细了解汽车城建设的来龙去脉。得知报平村于去年3月通过阳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2.6万平方米的闲置地拍出,建设新能源汽车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2.4万元,调研组成员纷纷点赞。

  不仅如此,该汽车城还吸引了体育健身、新潮咖啡厅、音乐酒馆等一批商家进驻,带动当地近200人就业。调研组指出,报平村充分利用并盘活集体资源,让集体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从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阳春市岗美镇黄塘村是“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被列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通过引进阳春市谷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资产黄塘小学,以“补改投”方式进行村企合作,成立阳春市庆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黄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娇向调研组介绍,公司管理人员以黄塘村“两委”干部为主,当地种粮专家担任职业经理人,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通过成立强村公司,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6万元,预计2025年可达100万元以上。

  “村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这个模式值得肯定。”调研组认为,村企合作不仅盘活闲置资产,还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总结,广泛推广。

  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边海村党总支书记陈广介绍,边海村以强村公司为主导、村委会为主体推动乡村经营,注入村集体流转土地、鱼塘虾围和商铺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村集体造血功能提升。今年,边海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85.4万元。此外,边海村还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做优做强丝苗米产业,通过多种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方式,助农增收。

  调研组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做好“土地流转”文章。

  在海陵试验区闸坡领鲜美食广场,调研组参观了项目建设现场,当得知项目几栋主体大楼完工,并将于2025年春节期间开业,大家纷纷对海陵的新变化点赞。广东闸坡领鲜美食城是海陵试验区和闸坡镇落实“百千万工程”引进的项目之一,位于北洛秘境景区周边,是当地打造的大型旅游商业综合体。

  “该项目开启了我市首例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的模式。项目建成后,海陵旅游将新增一个美食打卡点,将为莳元村集体每年增加330多万元的合作收益,对村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以及村民就业也将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各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参考。”项目负责人介绍。

  “建成这个综合体,游客在北洛湾、大角湾景区游完泳,就有了一个新的去处,吃饭、娱乐、休闲一条龙,助推海陵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留量’。”调研组指出,该项目提供的500个停车位,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