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部分市直单位和县(市、区)、镇(街道)交流“百千万工程”工作经验
谋产业强保障聚合力抓落实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时间:2024-06-07 09:53 【字体: 】 浏览量:-

  6月6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部分市直单位和县(市、区)、镇(街道),县域经济专班、乡村振兴专班和中交建设集团代表作交流、表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会上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点,要统筹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因地制宜谋产业

  加快推动县域差异化发展

  因地制宜谋产业,才能精准发力,绘好“百千万工程”实景图。

  海洋是阳西县的优势资源。依托海洋资源,阳西县域经济不断取得突破。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表示,阳西县要打造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一个千亿级和绿色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三个百亿级“1+3”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阳西县海上风电项目投资达184亿元,同比增长156%;临港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凤凰岭矿区一二期加快推进;深耕海上粮仓,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水鱼苗生产基地,推动金枪鱼酱等50多种高端水产品精深加工,全国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成功收鱼超万斤……

  狠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为阳东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王麻子智造等项目建设加快,三山岛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竞配后加快前期工作,2023年以来新引进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近400亿元,以绿色能源为牵引的“1+3+3”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我市制定实施‘县域经济40条’,从产业、平台、要素等方面加强指引,推动县域差异化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余洪波介绍,接下来,依托绿能、海风、海域等优势,我市将继续推进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国际风电城、深蓝海洋牧场、南方航天港等项目。

  江城区不断壮大白沙鹅等特色产业,建设中国禾虫种业中心,全力打造“3+5+1”现代产业体系;阳春市着力构建“5+2”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三大生态产业”发展;海陵试验区全力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阳江市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重点推动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国际风电城核心区(首开区)动工建设……立足资源禀赋,我市各县(市、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阳西县入选省首批典型县名单,阳春市、阳西县分别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发展活力15强。

  “继续推进阳西打造典型县,培育更多典型县,以点带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余洪波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县域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工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探索发展低空经济。

  要素保障促发展

  助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要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强化资源保障是关键。项目资金从哪里来、如何破解用地难题等,都是“百千万工程”面临的现实挑战。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推进阳春马水镇、阳西沙扒镇、阳东红丰镇三个镇国土空间集成规划试点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有序按需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53条典型村村庄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阳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探索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

  “接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强化县域重大项目用地用矿用海保障,加强与县(市、区)的沟通,摸清各地要素保障需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做到空间应留尽留、指标应保尽保、审批应快尽快,确保要素保障的精准和高效。”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周国庆表示。

  另一方面,资金的奖补对于推动项目的建设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奖补,加强各级资金统筹,想方设法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023-2024年我市获得“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资金1.35亿元;阳江市海陵岛-阳西渔港经济区获批2024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2亿元;2024年我市获得增发国债补助资金4.20亿元,用于支持防灾减灾救灾项目建设……

  余洪波同样强调了要素支撑的重要性。他表示,接下来,要积极申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般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资金;强化用地、用海、用林、用能、环评保障,推动央企助力县(市、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要统筹涉农资金、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债券资金等,加快完善典型村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道枫表示,通过要素保障促发展,53个典型村均已完成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房风貌规划优化提升,47个典型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6个典型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串联谷围村、边海村、双鱼城村等典型村的阳西县“牧海耕田”示范带,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获省1亿元奖励。

  汇聚力量齐参与

  形成齐抓共促良好局面

  “百千万工程”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才能不断巩固发展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阳春市10个乡镇污水治理工作,10 个乡镇污水收集管网以及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这得益于中交建设集团助力阳春市的乡村振兴项目,解决了阳春乡镇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中交建设集团结合自身在交通、市政、江河湖海业务方面优势,加强与地方沟通,因地制宜开展镇村项目建设。”中交粤港澳区域总部粤西分部执行总经理章辉表示,中交建设集团将加强与地方沟通,引入市政、房建、水利等专业队伍,整体聚焦镇村道路、村容村貌、河道绿地、环境整治、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进一步助力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品质。

  不仅仅是中交建设集团,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力量正遍布漠阳大地。

  江城区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512”行动,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阳东区深化推进“百社联百村”和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等工作,目前已引导114家社会组织与各单位、镇村结对联系,组织实施项目73个,构建起对接省、联通市、结对镇、服务村的共建格局;阳春市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掀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热潮……

  “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梁道枫表示,接下来,还要继续广泛动员,凝聚合力,用好帮扶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加力提速、高效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不断巩固发展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