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福利院爱心“妈妈” 营造温馨之家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 费先霞 时间:2018-04-02 10:1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家,是港湾。当你遇到挫折需要呵护的时候,家就是你停泊的憩息地方。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所有人,有的人一出生就没有家,没有亲人陪伴他们走过每一个崎岖的路口。有这样一群爱心“妈妈”,她们每天帮这些孤残儿童洗澡,喂他们吃饭,陪他们玩耍,助他们康复……

  这群特殊的“妈妈”,就是市福利院的护理员们。据悉,市福利院目前有女护理员23人,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事传播人道、弘扬博爱的护理工作,为孤残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用爱心呵护每个孤残孩子

  近日,记者走进市福利院生活区,一个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她时而给孩子们擦拭口水,时而为孩子们更换纸尿裤,时而给孩子们翻身。这个忙碌的人名叫杨换喜,是市福利院的一名护理员,她在这里已工作了16年。

  市福利院儿童部住着一群特殊的孩子,需要护理员加倍的呵护。杨换喜告诉记者,刚入院的婴儿,患有各种疾病,护理员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去照顾他们。杨换喜回忆,去年5月,1岁的阳阳芯被送到了市福利院,由于患有心脏病,她曾两次在哭闹时呼吸困难,危急时刻,杨换喜当即进行心肺复苏,将阳阳芯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我们照顾的孩子身体情况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我们给更多的耐心、爱心,去了解他们的不同需要。”杨换喜说。

  除了在儿童部照顾小孩,杨换喜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接送两位福利院的小孩上下学。每天,她早上7点不到就要到市福利院送小孩上学,下午5点,再到学校将小孩接回福利院。这种“妈妈”般的照顾,虽然让杨换喜少了许多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但她认为一切都很值得。

  用耐心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儿童部里,1994年出生的年轻“妈妈”陈静怡正在引导脑瘫患儿阳阳娜走路,在她的带领下,小孩轻轻地踱着小脚,虽然走得踉踉跄跄,但“妈妈”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阳阳娜来福利院1年多,在护理员的悉心照顾和专业训练下,肢体协调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福利院始终坚持“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四位一体的办院宗旨。据介绍,只要残疾儿童身体情况符合要求,该院都会创造条件让其在专业医疗机构实施康复手术,并配置感统室等康复设施及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目前,该院残疾儿童康复率达95%,近四成脑瘫儿童的自理能力得到改善。

  “我们曾收养过一个脑瘫患儿,3岁还不会走路和说话。护理人员运用残疾儿童护理专业知识,对他进行运动、认知、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儿童部主任彭少荣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小男孩没挪动两步就跌倒,好长一段时间走路能力都没有提高,对此,护理人员没有灰心,经过一年多训练,小男孩在大人的搀扶下可以走路了,并且说话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其实看到这些孩子们健康成长,真的很有成就感。或许,这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所在了。”彭少荣说。

  细心留存孩子的寻亲线索

  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孩子,大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和辛酸的往事。为了使那些迷失儿童早日回到父母身边,对刚进儿童部的每一个孩子,护理员们都要反复、仔细地询问,并保存好她们身上携带的物品,为这些孩子日后回到父母身边提供重要的线索。

  几年前,一名8岁的脑瘫男孩被丢弃到市福利院门口,因他说话断断续续又不会写字,护理员费了很大周折都没能帮他找到家。后来,经过日常的细心询问和多次调查走访,终于将脑瘫男孩送回他父母身边。当他的父母看到回家的儿子被养得白白胖胖时,惭愧地流下了泪水。“如果没有一颗慈爱的心,没有一种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谁又能在接收孩子时把一件件脏兮兮的衣物和一些微不足道的物件细心地保留起来,为孩子日后寻亲提供重要线索呢?”彭少荣说。

  市福利院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除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全部安排就近入学外,还对外招聘专业教师,在院内设置图书室、特教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给未符合读书条件的孩子提供充裕的学习空间。“我以前虽然没有妈妈、没有家,但是现在我有家了,我有许多妈妈,市福利院就是我温暖的家,阿姨就是我妈妈。”如今已入读中专的阳福蝶曾在作文中如是写道。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