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阳江撤县建市,为地级市建制。1988年2月,阳江县人民医院也同时升级为阳江市人民医院,行政级别由副科级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1990年2月14日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30年来,阳江市人民医院始终瞄准医学发展的前沿,积极开展高、精、尖的医疗技术项目、购置现代化医疗设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的规模开始具有相应的档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正努力成为粤西区域医疗中心。
回顾过去
◎完善基础设施
1988年2月,阳江县人民医院升级为阳江市人民医院。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十三个专科门诊;增设了外三区,缓解了创伤病者需求。
1990年完成肿瘤科基建工程,1991年传染科病房和药剂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1997年,结合医院基建工作,对医院整体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使功能分区更趋合理。将医院东山南路14号主入口改到江台路佛婆坑地段(现东山路42号),建造医院门口牌楼。
新大门口有7000平方米人口广场,建筑花园草坪3500平方米,车道350米,设置停车场两个。将原门诊进行装修改建后门诊面积达2800平方米。重新装修原传染科北边的病房,改造为急诊科,面积达727平方米。
十三层住院大楼于1997年6月奠基,9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经过3年建设,于2000年6月投入临床使用,床位增加到总数624张。建设层流手术室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完成了办公楼、功能科、供应室的搬迁工作,完成了住院大楼前后花园建设工作,达到绿化、美好、文化要求,医院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提升质量管理
1998年是医院开拓进取、显现生机的一年。这一年,医院荣获“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的光荣称号,医院党委被评为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8年5月,根据“三甲”医院的要求,为开拓医院医疗业务,发展医院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建立外五科(心胸外科)该科设在放射科二楼,5月28日正式开科接收病人。为加快发展,聘请青岛市人民医院李培昌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10月25日成功完成了首例心脏直视下行瓣膜置换术和重症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等高难度心脏手术。
1998年8月,创建了阳江地区第一间重症监护室,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环境舒适,为危重病人及手术后病人提供24小时监测及治疗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科室不仅配备有最先进的监测仪器和专业支持设备,同时引进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饶惠清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任中央重症监护室主任,成功地抢救了十多名生命垂危的患者,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抗击“非典”疫情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医院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防治“非典”工作成绩显著,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受到省卫生厅、省预防非典型肺炎防治督察组、市领导和市卫生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此,医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何声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医院、内四科、急诊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光荣称号;黄钢等22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有11人在抗击非典工作中火线人党;医院党委被市卫生局党组表彰为200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名为优秀党员、1人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市直工委表彰优秀党员3名,院团委被评为阳江市“五四”红旗团委。
◎创建“三甲”医院
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是医院几代人的夙愿,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2011年,市人民医院以“争创‘三甲’年”为抓手,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着力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改进医德医风,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成功通过“三甲”医院等级评审,为医院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医院进一步弘扬“厚德尚道精医福民”的院训,以打造“粤西地区一流医院”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每年确定一项活动主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响医院品牌;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病历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先后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广东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这座百年医院,焕发出勃勃生机。
◎抓好人才建设
1997年《制定医院医护人员进修管理规定》要求进修人员必须到外省进修学习,先后被派往天津进修骨科的有姜苗、陈环球等人,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的有赖新峰、杨继志等人,到湖南省湘雅医院进修的有宋明东、董小萍等人,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的有岑雄图、李白儿等人,还有到全国各地进修的其他人员,他们为医院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开始,市人民医院迈入发展快车道。医院通过开展专题PK、学术讲座、专题研究等多种培养方式,特别是建立“科室管理和学术青年论坛”,搭建了一个展示青年医生才能、才华的机会,一大批中层人才纷纷被发掘。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医院人才工作已结出硕果:人才结构梯队渐趋合理;省重点专科有了零的突破,共有5个专科成功通过申报,其中皮肤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3个专科是由引进人才带领开展的,呼吸内科、老年病科2个专科是由内培人才带领开展的;每年都有一批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在临床中获得应用,科研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展望未来
新时代孕育新梦想,新思想引领新作为。2018年,站在新的起点,阳江市人民医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实年”的部署要求,把“为员工谋幸福、为百姓保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实干苦干,确保“项目落实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力以赴创建省高水平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以党建促改革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深入开展“党员学做亮身份”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患者满意、群众认可的优质服务窗口单位。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从医环境,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提升专科建设水平
2018年,是市人民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的评审年。医院将坚持以评促建、以创促改,切实提升专科建设水平,推动医疗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将医院重点专科做大做强;大力落实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扶持医院现有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推动人才、名医认定工作,推出一批在本土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名医”;加强专科建设,制定各专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完善三级质控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完备的高水平学科架构,形成特色鲜明的专科和科室。
◎信息化手段改善就医体验
坚持以人为本创优服务品牌。优化诊区设施布局,强化礼仪规范培训,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开展全预约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预约方式,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落实首问负责,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简化就诊程序和手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用信息化手段规范诊疗流程。以HIMSS评级为目标,升级电子病历、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系统集成等,运用好大数据,减轻医务人员书写负担,建设无纸化医院,促进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创建省高水平医院
以创建省高水平医院和三甲医院复审为标准,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引进财务管理专业重点院校人才,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深度推进收费业务的多种结算方式,完善网上支付结算渠道,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增加设备购置,提升医院硬件配置水平,落实“两个需求一个规划”:即满足医院升级发展、业务扩大、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基础设备需求;满足医院创高水平的高端设备需求;做好医院改扩建后及未来发展的设备配置规划,为打造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新住院大楼如期投入使用和旧住院大楼的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通过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评审。
◎推进医联体向基层发展
将第三人民医院、江城区、高新区各级医疗机构纳入集团管理,构建更健全的医院双向转诊网络。在江城区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康复病区,将康复的病人下转,从而带动其发展,同时减轻三级医院的病床压力。
构建集团信息化网络,加快全市病理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图诊断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继续教育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步伐。按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互联互通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实现与省级、市级、基层、家级卫生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推动共赢。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