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阳江市区,却是医疗设备、技术、服务落后的县区级医院;地处城区,却与市级三甲医院相距仅5公里。这是长期以来,阳东区人民医院面临的尴尬处境。直到珠海市金湾区对口帮扶阳东之后,阳东区人民医院才在夹缝中赢得了发展生机。
自2014年起,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和珠海市金湾区政府从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口帮扶阳东区人民医院,截至今年5月,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和珠海市卫计局分5批次选派16名优秀专家人才到该院进行帮扶,珠海市金湾区政府先后资助500万元作为该院的发展资金,使该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医院新人得以迅速成长
阳东人民医院执业医师柳明,2013年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该院工作,当时该院骨科、颅脑外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统称外一科。“收治的病人少,转院率比较高,心里不是滋味。”柳明说,作为刚毕业的医生,原本有很强烈的工作激情和学习动力,但很快发现自己连起码的主攻方向都觉得有些茫然。
正当柳明为自己的职业前程担忧时,珠海市金湾区对口帮扶阳东全面铺开。2014年春节刚过,首位帮扶专家、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骨科技术骨干李松军来到该院,挂职该院副院长,重点帮扶外一科。
在李松军的带领和推动下,该院于2014年9月顺利将骨科独立组科,成为珠海金湾帮扶共建科室之一,配23名护士,开设床位85张,是该院科室中安排床位最多的科室。而柳明幸运地被医院安排在骨科,向李松军学习各种医学理论和技术。
柳明告诉记者,像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等大型复杂骨科手术,在李松军来之前他们想都不敢想,更不说能够开展诊治了。李松军在医院帮扶的近一年里,骨科却经常要加床位,仅2015年就收治住院病人1418人次,服务金额近1600万元。
这些让柳明看到了骨科的巨大潜力,也明确了自己主攻的方向——骨科专科医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李教授的到来,让我很幸运在县区级医院里就学到最前沿、最复杂的骨科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大大缩短了这个过程。”柳明说。
医学博士提升科室水平
阳东区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从2009年起正式分出来独立成科。7名医生、15名护士、40张床位,这是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谢绍恰当时接手时的全部“家当”。
“当时压力非常大,每一天都感觉很难熬!”谢绍洽说,当时科室医生在疾病规范治疗、诊断技术要点、病人愈后评估等方面都还不到位,医疗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科室发展。
谢绍洽煎熬多年,仍然一筹莫展。2014年9月1日,作为珠海金湾区对口帮扶阳东第二批选派到阳东区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陈剑,来到了谢绍洽所在的心血管内科。
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讲早课,每周二教学查房,每周三疑难病例讨论或授课,直接参与病人诊治……陈剑博士一上任,就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帮扶的半年里,每天早上半小时的早课,从未缺席。”谢绍洽说。
谢绍洽告诉记者,半小时早课背后,陈剑博士需要付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查资料、书籍、案例、论文等等,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才能坚持。而他所讲的知识许多是书本上没有的,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让科室的医生受益匪浅。
“像陈剑博士这么聪明、有能力、高学历的人都还那么努力、好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呢?”谢绍洽套用网络流行语说。在陈剑和后来的韩春丽两位专家的帮扶下,心血管内科医生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危重病人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就诊患者明显增多。
二甲医院里的三甲服务
在金湾区的大力帮扶下,阳东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和“阳江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成为“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学医院”。而如今在这间县区级二甲医院里,还能享受到众多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危重病救治曾是阳东区人民医院发展的短板,组建重症医学科是该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借着珠海金湾区帮扶的东风,该院在2014年9月按照三甲医院标准新增重症医学科,并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曾帆和曾凡的帮扶下,给该院带来上级医院成熟的ICU治疗技术和护理管理经验,为临床科室危重症的抢救打下坚实基础。
普外副主任医师李坚博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外科的技术能手,2015年挂职该院副院长,重点帮扶泌尿普外科。在李坚的带领下,该院顺利开展普外科多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等腔镜手术,填补该院十多项技术空白。
据统计,自2014年2月以来,珠海金湾区政府累计向阳东区人民医院派出医疗队5批次,专家16人次,诊疗病人约1.18万人次,帮助手术约265例次……
在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和珠海市金湾区政府的帮扶下,阳东区人民医院危重症病人从2013年到2015年增幅达87.18%,阳东区内患者就诊率从2013年的67.88%发展到2015年的79.95%,阳东群众在家门口的县区级基层医院就可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造福了一方百姓。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