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8名专家学者在首届乡村振兴塘口论坛上分享真知灼见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张贝奇 谭文强 时间:2023-02-26 10:2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2月25日,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与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首届乡村振兴塘口论坛在阳西县成功举办。会上,8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围绕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分享真知灼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立足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叶兴庆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强国建设。而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

  叶兴庆说,建设中国式的农业强国有5个中国特色,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守住口粮绝对安全;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顺应农户分化和技术变革趋势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倡导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赓续农耕文明,传承“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的重农观;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和农业支持政策的普惠性。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要着力凸显以上5个中国特色,这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叶兴庆认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要把主攻方向放在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5个方面。并且,要防止“上下一般粗”,特别是建设农业强县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历史耐心,特别是要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长远目标防止工作走偏,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不断趋近长远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改革优化户口制度和土地制度

  郑永年提出,“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体现了一种思路的变化,表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的现代化,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人的层面的现代化相对应,需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思考。

  郑永年表示,要注重对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刻阐释中深化哲学思考,以便出台更好更优的政策。要以哲学思考为基础,以搞清楚政府、社会、经济这三者各自的组织体系和相互关系为核心,深化理论思考,研究传统农耕文明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政府体系,了解清楚三农问题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总结好历史经验,系统梳理好三农问题,做好理论层面的思考。

  而且,要以哲学思考与理论思考为基本前提,深化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思考,理解全体人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要改革优化户口制度和土地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双向流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以务实的举措思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具体,更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顾涧清:

  建设乡村振兴智库联盟提供智力支持

  顾涧清围绕“关于筹建广东乡村振兴智库联盟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建议”作了主旨演讲,着重就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乡村振兴智库结构,为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他希望积极推进广东省乡村振兴的新型智库建设,发挥“思想库”“信息库”“智囊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

  顾涧清说,广东乡村振兴智库联盟是联合省内与乡村振兴相关的高校、科研单位、社会机构,团结广大专家学者,善于整合资源、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把思想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以丰沛的知识供给、高水平的智力成果和岭南学术实践,切实助推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同时,广东乡村振兴智库联盟还要紧紧围绕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部署和需求,聚焦“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力进行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和对策咨询,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以乡村振兴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推出精品成果和促进决策科学化,努力构建具有广东特色、广东风格的乡村振兴新型智库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克昌:

  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乡村现代化

  吴克昌围绕“乡村振兴是一个乡村现代化问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现代化是乡村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不同产业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差别问题,本质上是文明的现代化程度或水平的问题,开展乡村振兴要基于现代化的语境来进行讨论。

  吴克昌着重解析了乡村发展停滞抑或衰败的原因。他指出,乡村振兴的出路在乡村现代化,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实现产业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多业并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

  此外,吴克昌建议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深入开展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促进城乡资源自由流动,让广大农村能够吸引人,留得住人;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改变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以此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维护村民利益,促进共同富裕,努力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和村庄协同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广东要争做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排头兵

  迟福林提出,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广东要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并应当在人口城镇化的政策体制创新上破题发力。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城镇化走在全国前列,城镇化对广东现代化建设及促进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作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注重做大蛋糕,而且注重分好蛋糕,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要着力推进共同富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迟福林说,广东率先形成了以农业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格局。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广东拥有农业工业化的突出优势。未来五至十年,广东有能力有条件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省农业工业化引领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度。并且,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的综合改革,通过综合改革方式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完善的农业工业化制度体系。

  迟福林认为,广东人口城镇化是广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应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农业工业化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并率先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必良:

  以乡村“镇”兴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罗必良提出,广东是我国经济大省,解决广东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县城及中心镇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作用。县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乡村经济,是农民经济,必须跳出乡村谋划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县域振兴。因此,要建城引人,做好土地利用、人口落户、城市建设工作,打造“城-镇-村”三级联动增长极;要就业留人,接纳城市要素与社会投资、发挥县域城镇“农头城尾”的节点功能、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构建开放、联动、园区化的产业体系;要打造民生安居的环境,提升教育水平、医疗康养能力、生态容量,重点建设“教育-医疗-生态服务”体系。

  罗必良以阳西县塘口镇为例进一步阐述。他说,塘口镇资源丰富、景观多样,潜力可观,可以打好农业特色牌和休闲康养牌。通过推进人口聚集(农民进城、商旅留城、教育聚城、园区兴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将农业观光、风味小吃、森林游憩、古堡休闲、山水度假、温泉康养等连为一体,走高端服务业的路子,走好农旅结合路。没有镇域增长极与产业集群的生成,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振兴,难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以,必须跳出乡村谋划乡村振兴,以乡村“镇”兴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赵细康:

  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赵细康围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现代化”作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日韩等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现代化进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绕不开的一道坎。他以“农民的收入将达到什么水平”“依靠农业如何突围”“农民转业到哪里”三个问题展开思考,进一步讨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如何增收致富、农民的出路等深层次问题。

  赵细康建议,农业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技术和资本含量等来增效,并逐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走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业减员增效。农民应重点通过提高技能增强其转业和进城的能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大力开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民进城提供技能辅导。

  另一方面,应加快缩小土地要素的“剪刀差”,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共建共享,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农村应着重从促进资本、人才等要素下乡,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通过农村电商、交通物流等手段链接广阔的市场,加快融入市场经济的步伐;并不断完善公共设施与服务,创造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现代化进程。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志才:

  构建“一村一镇一带一县”四级空间体系

  吴志才教授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作了主旨演讲。他从理论角度解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带领规划设计和课题研究团队,到阳西县和塘口镇开展县域乡村振兴示范带设计、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和基层治理调研等系列活动的研究成果,建议构建“一村一镇一带一县”四级空间体系。

  吴志才认为,要从要素、空间等角度去理解什么是县镇村。县镇村在空间、要素之间各有不同,因此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也有所不同,对应的方法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以阳西县为例,村要实现村域居住、就业协同发展;镇域要解决内部统筹驱动力不足等问题;跨镇域(示范带)要聚焦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县域要统筹公共资源,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吴志才建议,要推动建设高水平农业产业体系、高科技农业生产体系、高效能农业经营体系的“三高”要素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等值化、差异化融合发展的功能体系,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道路;要以发展观、安全观、未来观来思考乡村发展,以高起点统筹谋划,进一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可以依托乡村振兴塘口论坛搭建的平台,为探索全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