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江高新区文体活动中心一楼的美术室,30多名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勾线条、涂颜色,绘制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这不是暑期培训班的情景,而是免费向居民开放的艺术公益课堂。
从去年暑假开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发起人罗玉琴、蔡艳芳以高新区文化站为基地,开办美术、声乐、舞蹈、瑜伽、书法、摄影等艺术公益课堂,受到当地居民欢迎,每期培训报名都很火爆。
利用文化站平台开办艺术公益课堂
去年2月,高新区文体活动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3559.8平方米,设有12个功能室的文化大楼,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运动学习的好去处。
“平冈镇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纳入高新区规划以来,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但群众的文化生活跟市区还是有一定距离。”高新区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文体活动中心的落成,为他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施。
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站这个平台,文化站的热心青年罗玉琴、蔡艳芳,决定发挥自身特长,开办艺术公益课堂。去年暑假,在当地两位老师、政府部门1名工作人员的支持下,首期艺术公益课堂开设了美术、声乐基础、趣味摄影和书法基础入门4门课程。
“第四期艺术公益课堂即将开课啦!”今年6月30日,这条通知一发出,便引来了千余居民的浏览转发。蔡艳芳说,报名当天,家长们提前一小时排起了长龙。当天报名学生达116人,原计划开1个美术班,后决定增加1个班,还开了1个拉丁舞班。
“第四期还没结束,家长就问能不能延长,能不能再开一期。“蔡艳芳告诉记者,今年暑假的公益课原定在7月末结束,但因为很多家长学生希望继续学习,后续也有小朋友咨询报名,8月份就又增开了一期课程。
大学生志愿者寒暑假到公益课堂授课
艺术公益课堂开办之初,罗玉琴和蔡艳芳除了担当授课主力老师外,还到处“招兵买马”,寻找爱心授课老师。随着公益课堂影响越来越大,支持和参与公益课堂的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
正在教学生们绘脸谱的林忠燕,是公益课堂的“资深”老师。她是广东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2014年高考阳江高新区的艺考高分考生,从第一期公益课堂开始就利用每个寒暑假回家乡给孩子们讲授美术课。
林忠燕如今家住在江城区,每天午饭过后,就要骑摩托车或者搭乘公交,赶到高新区文化站给孩子们上课。“每次单程都要接近一个小时,尤其是前段时间,太热、太晒真的让人受不了。”林忠燕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在平冈生活和读书,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家乡小朋友丰富暑期生活,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蔡艳芳告诉记者,随着艺术公益课堂影响力扩大,市区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加入,已经开设三期的拉丁舞,就是由阳东和江城两位工作室的专业老师授课。第三期公益课堂还开设了瑜伽,但高新区没有瑜伽老师,在市区开设瑜伽馆的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为学员们开课。
市区的孩子也到高新区过暑假
8岁的林思汝是江城区一间小学的学生,这个暑假同时报名了艺术公益课堂的美术和拉丁舞课程。她告诉记者,她家住市区,但妈妈在高新区的企业上班,为了能够上高新区的公益课堂,她就跟妈妈到高新区过暑假。
蔡艳芳告诉记者,今年暑期的课堂有不少像林思汝这样的小孩,家住市区但父母在高新区工作,然后报名参加公益课堂。“以前逢周末和暑假,这边的家长还要送小孩到市区上培训班,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免费艺术课堂。”蔡艳芳说。
公益课堂也成了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欢度暑假的好去处。7岁的唐骏正由父母陪同着上公益课堂美术班,他妈妈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在阳江高新区工业园上班,暑假就把小孩接过来,“正好文化站开了公益课堂就把孩子送过来,孩子很有兴趣,老家没有这种条件。”黄女士说。
“我们的公益课堂每期10天20个课时,每期学员大人、小孩都有,针对不同人群开设不同课程。”蔡艳芳说,只要家住高新区或在高新区工作的,对相关艺术课程感兴趣的都可以报名,只是因师资力量有限,常常要限制名额,对报名学员要进行筛选。
艺术公益课堂开办一年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人士的关注和支持,陆续有政府部门、企业和爱心人士表达了赞助的意向。蔡艳芳表示,他们将力争让公益课堂的课程更加多元化,今年寒假将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少儿礼仪和电子琴两个课程,进一步满足当地群众的学习需求。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