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现场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广东“南海I号”沉船入选。
“南海Ⅰ号”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2007年打捞出水并移入专门为之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2013年启动全面保护发掘,直至2019年“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圆满完成,船舱内货物已清理完毕,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银、铜、铅、锡等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类骨骼、动植物遗存等,其中以瓷器、铁器为大宗。目前“南海Ⅰ号”沉船已经进入船体保护阶段。
“南海I号”打捞、保护发掘工作历经30多年,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再到成熟壮大的全过程,获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经典案例向全球推广,是世界水下考古界的经典之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表示,船上发现的许多瓷器具有“标型器”的作用,可以作为断代标尺。而“南海I号”项目在勘测中使用的发掘方法、保护方法,后期田野考古的精细发掘,都对整个水下考古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次“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底蕴丰厚、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称的河南与陕西分别有14项和11项入选。广东有2项入选,另一项为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
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百大入选项目中。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