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养生。熬夜伤身,吃点保健品;喝酒伤肝,吃点保健品。如今,现代人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吃保健品来缓解这些行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甚至有人一天要吃多种保健品。保健品虽然好,但是在选购的时候要理性,最好是要遵从医嘱,这样可以避免胡乱进补。老年的朋友更应该理性消费,以避免堕入保健品诈骗陷阱。
老年人是保健品主要消费群体
据了解,保健品是一种特定的食品种类,通常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和改善体质等作用。正因为如此,保健品就成了孝敬长辈的主要产品。不过医生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家住市区华侨新村三巷的黄先生说:“我父亲前几年身体不是很好,自从在石湾路某市场附近学习免费养生课程之后就开始大量购买保健产品,大概花了6万块钱。”
今年68岁的梁婆婆说:“如今年纪大了,身体逐渐变差,有时候是需要服用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另一位王阿姨说:“不舒服经常吃药对身体不好,偶尔会买有一些养生的保健品回家。”可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大。
笔者在走访市场中发现,不少诈骗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现在有些不良商家利用健康讲座、亲情营销、网络营销、上门推销等手段,诱骗、欺诈、哄卖甚至强卖给消费者假冒伪劣保健品、夸大药效的保健品或者高价保健品等,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保健品诈骗的严重性在于,该类诈骗不仅卷走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而且他们推销的假冒伪劣产品还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要提高保健品消费防骗意识
保健品诈骗手段的形式丰富,变化多端,而老年人因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有所下降,不能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因此,做好防骗工作对于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老年人自身而言,提高防骗意识是关键。一些人打着“送鸡蛋”或者其他小礼品等小恩小惠的旗号,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这类诈骗主要利用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老人应提高防范意识,拒绝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对身体有害的保健产品。
另一方面,子女要做到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不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要有意识地给父母打好预防针,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告诉父母一些有关于保健品诈骗的新闻报道,做好对父母的防骗教育,防患于未然。要帮助自己的父母学习一些简单电子设备和软件的基本使用,以拓宽老年人获取资讯新闻的途径。
此外,社区等公共场所应做好防骗宣传工作,特别在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地方,悬挂防诈骗宣传语、设立防诈骗宣传栏。
购买保健品需“四谨记”
保健食品经国家批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是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是药品,严禁宣传对疾病预防、治疗作用,更不能替代药品使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杨其辉提醒,一是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夸大宣传,更不能停止正常服用药物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要认清保健食品标志,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蓝色草帽样标志和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以在官网查询确认。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仔细查看标签说明书,选购适合自己或馈赠对象身体状况的保健食品,切勿盲目购买保健食品。
三要正规渠道购买,远离会议销售。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应选择正规商家,确认经营资质。特别是老年朋友不要盲目听信街头保健食品销售人员的宣传,要远离不法商家组织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专家报告等会议销售形式,不要接听非法保健食品推销的电话,不接受送货上门。
四要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作为维权依据。购买保健品时应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宣传单张等相关凭证,注意签定书面协议并约定违约条款。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及时拨打电话投诉举报,上述凭证可作为有效维权证据。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