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有无违法行政?有无推诿扯皮?今后上网查查权责清单便知!去年4月,我市印发《关于开展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市级开展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今年内,39个政府部门单位将“亮家底”,在网上公布权责清单。今后,权责清单将作为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的“总账本”,企业和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府的“指南”。
39部门年内将“亮家底”公布权责清单
政府权力向公众公开,才能接受社会监督,把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织牢权力的“笼子”。从去年4月起,我市开始部署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要求各单位对照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明确现有职权目录;编制“行政审批流程图”;提出职权调整意见,取消、下放、转移、整合一批职权;提出加强监管的标准和办法,建立事前服务、指导、告知承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据介绍,今年内,39个政府单位将分两批向社会公布权责清单,其中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等9个单位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在今年3月30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阳江市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第一批)》和《阳江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职能调整目录》通过审议,首批完成的9个试点部门的权责清单共清理出各类权责事项2632项,其中调整各类职能事项497项、理清各类职能事项2135项。第二批30个单位的权责清单已初步审核完成,计划月底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批。
“有多少行政权力,能行使哪些权力,以前权力行使人不一定很清楚,有些时候甚至是凭借主观印象。而有了权力和责任清单,让权力行使人明白了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清楚了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市编办主任蓝洪浪表示,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行使权力有了严格统一的依据和标准。
界定权责避免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制定权责清单,可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市与县、镇、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
“通过编制权责清单,将大幅削减政府的权力,甚至将昔日的权力变为无法推卸的责任,无疑将对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形成强大的倒逼压力。”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编制权责清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要“翻箱倒柜、不留死角”地清理,而没有公开的职权,则不予确认,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克服“庸政”“懒政”“滥政”。
部门间权责不清、交叉重叠、推诿扯皮一直是制约政府效能提高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权责界限不清晰,一些处在模糊地带的职责就会被当“皮球”,被各职能部门踢来踢去,造成政府内部运行的“内耗”。“以往,污水处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环境保护局、住房规划建设局、城管局、水务局等,常常出现不想管就不去管,最后都不管的现象。”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权责清单后,将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事项职责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确需共同配合的将明确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的具体责任,克服推诿扯皮、争权诿责等问题。
把权力晒在阳光下防止滥用职权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要义。编制权责清单,将有利于公众全面摸清政府部门职能家底,真正将权力晒在阳光下。
长期以来,行政机关执法尺度不一,重审批轻监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常被诟病。“过去,许多行政处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在这次清理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处罚事项都要列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能单凭一个红头文件就任意处罚,暗箱操作。”该负责人表示,在“权责清单”编制中,凡是处罚事项,都要列出相关依据,凡是有自由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事项,各单位均在法定的幅度范围内,进行细化区分,并向社会全面公布,使处罚权力不再自由。
权责清单不是政府部门自说自话,还需要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过去,许多可以交给社会做的事情,政府部门也都揽过来。今后能交给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要尽量下放。”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大力推动政府部门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标准手段、社会监督手段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公民积极参与、企业负主体责任、社会监督自律、政府起主导作用、法律保障约束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