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0日,阳东区新洲镇紫罗山,正在登山的市爱车协会一名会员突然晕厥,脸色苍白,急待救援。此时,阳江职院6名学生正欲下山,见状二话不说,背起晕厥者便往山下走。经过1个多小时的接力,晕厥者成功被背下紫罗山。
如今,再谈及这件事情时,阳江职院团委负责人陈勇仍是一脸的骄傲,他说:“人多力量大。”十多年来,阳江职院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在校学生超过一半成为青年志愿者,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和爱心家教等志愿服务方面,累计超过180万小时。
多部门协作培育志愿服务团队
在阳江职院的综合楼一楼,院团委设立在走廊的一角,并不显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被分成数个小隔间,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便藏身于此。秘书处、宣传、纪检等7个部门分布其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03年,由该院团委直接领导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全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立青年志愿者招募站,不定期地招募志愿者,大力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评选表彰、安全保障等机制,该中心建立了一支规模较大、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骨干队伍,每年拥有注册志愿者数量稳定在学院在校生总数的55%左右。
几年来,阳江职院先后成立了爱心家教服务队、文化助残服务队、爱心桥服务队、环保宣传服务队和文化宣传服务队等五支服务队。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工作,阳江职院院系联动,加强志愿服务指导,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负责的合作机制。
拓展服务内容丰富志愿者生活
在阳江职院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莫子良的印象中,几乎我市每个大型活动都能看到阳江职院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穿红马褂,热情洋溢地做着志愿服务。莫子良说,他们已连续10年参加刀博会志愿服务。此外,还参加植树节、国际风筝节、群众文化节以及市直单位社会满意度调查等大型活动,展示了志愿者的精神风采。
院团委负责人陈勇说,一直以来,该校志愿者以五支服务队为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长期志愿服务。爱心家教队主动为我市下岗职工及其他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家教。近三年内,已有近400名志愿者为100多户特困家庭提供了志愿服务。
不只是爱心家教服务队,其他四个服务队也有了“自耕地”。文化助残服务队帮扶残疾人,爱心桥服务队专门照顾孤寡老人,环保宣传服务队为保洁护绿做贡献,文化宣传服务队广泛宣传科普知识。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部分。”陈勇说,几年来,该中心近3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逾百支实践服务队走访农户8620户,为群众做好事632件,支教农村山区学生2850名。为此,该院团委自2003年至今,连续10年荣获“三下乡”省先进单位称号。
与社会对接打造高校品牌项目
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志愿服务团队,要管理好,不是一件易事。该校团委在努力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与学生自我提升上达到双赢。
“与社会对接,打造高校品牌项目,无疑是一剂良药。”陈勇说,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相比,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有优势,劣势也很明显。大学生年轻有激情,但缺乏管理经验,作为志愿服务团队的“中枢神经”—— 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一定要规范化管理与运作,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为此,陈勇表示,今后会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学习经验,打造自己的品牌项目,提高社会影响力,弘扬正能量。但由于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每年都会注入新鲜的血液,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