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用爱和行动筑起一道“爱心墙”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子玲 时间:2016-07-08 09:5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爱是一阵清风,酷夏送来清凉;爱是一团火焰,温暖寒冷的躯体和心灵。为困难的群众送去温暖,用爱心呵护需要帮助的心灵,在困难群众的身边,总少不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身影。风雨无阻,大爱无言,他们用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本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帮助需要救助的人们,用行动和爱心筑起一道“爱心墙”,为困难群众遮风挡雨。

  “希望志愿者的队伍更庞大,帮助更多的人。”“他们让我走出了阴影,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在回访中,受助群众发自肺腑道出对红会志愿者的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真心付出。

 

  投入6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

 

  去年,市红十字会接收2015年扶贫济困日捐赠资金68.8万元,用于博爱家园建设、资助贫困子女上学、资助困难群众医疗救治等方面。市红十字会使用15万元,资助两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包括建设博爱文化广场、救护培训中心、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站等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好事。

  资助50名贫困子女上学使用资金3.1万元;投入19.5万元用于150名困难群众医疗救治。不少困难群众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市红十字会,爱心桥志愿服务项目根据申请的情况进行评估,最后评选出150名困难群众,根据实际情况每人发放2000到5000元不等的资助金。

  资助10户艾滋病致孤致贫家庭使用1.2万元。在阳江,不少艾滋病感染者不敢公开袒露自己的病情,背负着“不能说的秘密”,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志愿者经常上门慰问,敞开心扉与他们谈心。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逐渐走出阴霾,积极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逢年过节,志愿者们依旧忙碌,他们心里挂念那些生活困顿的群众。采购大米和食用油、衣物等日常所需物品,并将物资一一送到困难群众家里,让他们过一个更温暖、更舒心的节日。举办红十字博爱送温暖活动使用19.08万元。

  上述五项工作共投入57.88万元,剩余10.92万元。据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红会将继续组织扶贫救助活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困难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乐安村博爱家园完善设施村民受益

 

  去年,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建设好一栋崭新的两层乐安文化楼,同时文化广场、应急避难所、书屋、教室等文化、休闲、集市等场所如期竣工,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看书学习、健身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

  市红十字会根据村民需求,在原来村文化广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博爱文化广场,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站。乐安文化楼外部墙体和房间内部分别设有宣传栏,向村民介绍红十字会的文化以及急救知识等相关内容。

  乐安文化楼一楼摆放了崭新的桌椅,平时不少村民聚集在此活动。二楼的教室里配备了桌椅、电脑、投影仪、电风扇等设备,为村民上课、开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边,书架上整齐摆放了数百册书籍,并配备了音响和几台电脑,在这里,村民们既可以翻阅纸质书,也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农村书屋成了村民看书学习的好去处。

  乐安村博爱家园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在村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立互助基金,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知识,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村在紧急状态下组织开展自主互助活动的能力。

 

  阿鹃感激志愿者:他们让我更开朗

 

  昨日上午,阿鹃(化名)看到熟悉的志愿者,笑容灿烂,就像看到了久违的亲人。记者与志愿者一道来到阳东区,狭窄的宿舍摆满了几张上下铺。阿鹃性格开朗,十分健谈,交谈中记者并未发觉有任何异常,如果没有人提起,几乎不会将眼前的她和艾滋病联系起来。

  阿鹃说,自己以前和现在判若两人。阿鹃今年40岁,多年来独自抚养女儿和儿子。因为感染了艾滋病,以前她十分苦恼,小心翼翼地与人相处。生活很孤单,性格也很沉闷,这对身体也造成影响。

  去年,志愿者得知阿鹃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慰问她,了解她的生活需求,并向她分析当前艾滋病的治疗情况。刚开始,阿鹃还没有办法完全克服心理障碍,有些腼腆。慢慢地,她和志愿者们熟悉起来,开始向大家敞开心扉。

  据同行的志愿者黎成勇介绍,阿鹃的开朗和热情也慢慢感染别人,志愿者、工厂老板和工友都十分信任她,有事需要帮忙都会第一个想到她。“我们的关爱对象需要帮助,阿鹃都很乐意帮忙,她还提出要把慰问品留给更需要的人,让我们深受感动。”

  “人不可能孤独地生活,和志愿者们接触了一年,我的性格慢慢开朗了,也开始正视自己的病情。”阿鹃说,现在还有很多艾滋病人像曾经的她一样,不敢袒露自己,对生活感到绝望,希望志愿者的队伍变得更庞大,让更多的病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