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表彰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实施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人员单项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连日来,广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相关政策频出,全省人社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就业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说,要准确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始终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大主题,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五方面重点任务,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就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就业稳、人气旺、经济活、事业兴”,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在省级层面,大家凝神聚力鼓足干劲,以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不少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也相继出台。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省人社厅将致力构建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政策向就业倾斜、资源向就业集聚、力量向就业加强。在推进“制造业当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培养和成就人才的沃土。省人社厅将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力度培养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面向产业和企业进一步放权松绑,推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落地见效,拓展职业资格认可和“一试三证”范围,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建成全省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破解“有活没人干”的问题,在数字人社建设中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广东是就业大省,就业人口约7000万、占全国1/10。省人社厅将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援藏援疆工作机制,坚决把外省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广东;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完善就业支持政策,保障大龄、残疾、妇女等群体就业。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省人社厅将进一步强化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基础保障和兜底功能,实施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行动,建成超600个标准化就业驿站和10家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全面推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载体,办好“众创杯”、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落实好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1180万。省人社厅将扎实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拓展职业伤害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等试点,实施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人员单项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把更多群体纳入保障范围;推进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营造应保尽保、多缴长缴的浓厚氛围;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推动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让“求职放心、就业安心”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唯恒者能行远。稳就业促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担当、主动作为。
广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志明说,广州市人社部门将以实施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牵引,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坚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拼劲干劲,加快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把广州建设成为就业友好、宜业宜创之城。
“佛山市作为首批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将坚决扛起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把就业当做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佛山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岩说,佛山构建了全市“党委领导、人社主责、行业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参与”的大就业格局,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职业、新岗位机遇,通过“益企行动”“一对一”挖掘重点用工企业、初创企业的岗位需求潜力,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扛起经济大市政治责任大梁。
东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智武说,东莞作为产业大市和就业大市,接下来一方面要继续为全国全省稳就业作贡献,另一方面要更好实现人力人才供需动态平衡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他介绍,东莞启动“就莞用”平台三期建设,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争取打造全国标杆。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