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组织“三支一扶”人员赴阳西调味品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人社部门举办“南粤春暖”大型线下招聘会。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贵州大学签订共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
阳江名厨巡回演讲及粤菜技艺展示交流活动。
阳江市稳就业校企合作签约对接会在阳江技师学院举行。
“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便民服务点。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头号工程”之势,成立服务“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出台了20项69条具体措施,全力推进重点任务攻坚,其中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三项工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以及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等4项被列为市重点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被纳入全市“百千万工程”亮牌评价事项,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数读
● 截至11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642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17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37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9.5%,114.7%,102.3%。
● 今年以来,我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09场,进场企业6273家,提供岗位8.7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93万人次。
● 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开展“三项工程”相关工种职业技能培训15721人次。
● 为符合条件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50197人,实现了代缴动态清零。
● 我市实体卡持卡人数达252.1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138.84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 全市共建成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1个,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121个、农村电商示范基地15个和返乡创业孵化基地2个,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076人次。
● 今年10个企事业单位全部获省批准设立博士工作站,全市博士工作站达42家,招收博士人才200多名。
●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2人,认定高层次人才259人,目前全市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760人。
● 全市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培训778人,建成5个县级、46个镇级、4个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14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基地。
● “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镇村平台和合作银行覆盖率达58%,其中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覆盖率达100%,其余县(市、区)提前完成2023年底覆盖率达到50%的阶段性工作任务。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2月11日,我市举行就业驿站揭牌仪式暨“驿”起来就业招聘会,市区漠阳湖社区、鸳鸯湖社区、岗东社区、金坪社区、官山社区、城云社区共六个社区的就业驿站同时揭牌投用,积极探索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工作。
据了解,就业驿站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就业创业服务指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用工需求摸查等,日常通过进家入户排查、大数据推送等渠道,主动搜集失业人员信息以及企业招聘需求,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一站式就业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差异性的就业需求,并持续跟踪服务成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推进“稳就业16条”落实落地,创新多样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形式,积极开展“南粤春暖”“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举办高校毕业生夜市专场招聘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妇女专场招聘会等,为用人单位和农村劳动力搭建供求平台。
我市还积极探索“妈妈岗”用工模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市妇联携手,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做好“妈妈岗”宣传工作,鼓励、支持企业设置“妈妈岗”岗位,积极开展省级“妈妈岗”就业基地认定,帮助妈妈们实现灵活上班、弹性工作,增加居民收入。
扎实开展“三项工程”
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11月28日,2023年阳江名厨巡回演讲及粤菜技艺展示交流活动首站走进阳江技师学院,张观允等4位阳江名厨分享从业经验、演示菜品制作过程,向烹饪专业的学生详细讲解烹饪技巧,让学生们近距离领略阳江名厨风采和精湛技艺,传承和弘扬粤菜师傅工匠精神。
这是我市持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结合“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响“粤菜师傅”招牌,打造名店名菜名厨,健全“人、菜、店”评价标准,激活我市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推进“广东技工”工程方面,今年阳江技师学院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全省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之一,该院将通过实施“两加强、五打造、五提升”12项建设任务,全力推进五大专业群建设,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搭建技能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阳江技师学院第四期、第五期工程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作为我市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该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今年6月6日,华南理工大学等18所院校与阳江核电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在该院签约,在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在推进“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真落实员工制家政企业补贴政策,积极推荐省级“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申报和基层服务站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建成1家国家级和8家省级培训基地、4家省级大师工作室、29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强化保障基金安全,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持续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同时,不断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保覆盖范围,推动城乡居民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我市2023年度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定额挂钩调整8.9万人、倾斜调整2.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2477.68元,月人均增加109.9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9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为符合条件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50197人,实现了代缴动态清零。
今年8月,我市启动“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托社银合作,推进社保、税务和银行业务一体化联办,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多方积极参与的社保经办服务机制,着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便民服务圈”。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平台企业、重点企业,开展职业伤害事故预防和工伤预防主题宣传,提高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预防意识和技能,加强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权益保障,帮助一线工人增强工伤预防意识和提升事故预防能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大力推进“一卡通”应用工作,目前,我市实体卡持卡人数252.1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138.84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在补贴待遇入卡方面,截至今年11月底,人社领域惠民惠农资金入卡率为96.1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入卡率为94.73%。
强化人才引育留用
激发城乡创新活力
近日,阳东区农村人才直播电商创业训练营开营,共招募学员200名,有乡村振兴志愿者、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通过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农村电商事业的创业者和从业人员,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和“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人才支撑。
目前,我市已建成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1个,建立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121个、农村电商示范基地15个和返乡创业孵化基地2个,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076人次。支持培育粤森—牛大力、金花坑—春砂仁、创优谷—木器制品、唐羽—狗仔豆等一批农村电商知名品牌,以点带面推动大批本地特色农优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培训促就业创业工作。
我市还持续打造招才引智工作品牌,依托外地人才市场和高校人才招聘平台,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先后赴华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南方人才市场等地开展了招才引智工作,全职引进教育、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302人。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工作,达成引才意向568人,并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签订引才合作协议,为下一步建立常态化人才引进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人社部门统计,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累计12.5万人,技能人才累计21.6万人。今年我市按规定向省推荐10个企事业单位,已全部获省批准设立博士工作站,截至目前,我市博士工作站已达42家,招收博士人才200多名,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市还大力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培训,目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359人。同时,建成5个县级、46个镇级、4个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14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基地,举办各类人才活动300多场次,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