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用海类型为渔业用海中的人工鱼礁用海,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人工鱼礁),用海面积19.9920公顷,项目严格按照用海范围、用海方式进行施工,不得超范围施工,尽量减少超范围的施工活动,以减小施工作业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施工期和施工方式以保护渔业资源,并避开鱼虾产卵期和休渔季节,使工程对渔业、水产养殖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项目投礁的时间选择水流较缓的时间段进行投礁,海流较缓时可减小悬浮泥沙扩散距离,从而减小对水质的不利影响,也可避免因水流过大,造成礁体侧倾。投礁过程中,确保缓慢的放下礁体,直至礁体到达海底,平稳放置在海底,不要采用投掷等方式,投放后不要在水底拖放移动,以减少泥沙的产生,确保最少泥沙释放量,以保护水质不受扰动产生的悬浮泥沙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施工期船舶的操作,严禁故障船舶带“病”作业,严格遵守操作守则,避免施工期间油料泄漏,严禁机舱水直排入海,船舶应设置装灌油污水的舱柜或容器等,集中收集和贮存。机械设备发生作业操作性或事故性的残油、洗涤油应及时盛接,再交由有能力处理的单位接收到岸上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船舶上的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收集上岸后由槽车送至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 3、海上作业施工噪声主要影响施工船舶上施工作业人员,工程区域附近没有声环境的敏感点,同时本项目工期较短、工程量较小,在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4、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为车船燃油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此类废气为间断无组织排放,同时作业时间相对有限,燃油量少,其烟气产生量相对较少,随着施工的结束将消失。针对施工船舶,应做好机械检修,使用满足标准的燃油燃料,减少废气的产生。 5、施工期船舶上应设置固体废物回收设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放入收集箱中,集中装箱运回码头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入海。 6、运营期巡逻过程产生船舶生活污水,严禁直接排海。生活污水经船舶上的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收集上岸后由槽车送至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机舱油污水委托有能力处理的单位接收到岸上处理。 7、巡逻船上设置固体废物收集箱,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放入收集箱中,集中装箱运回陆地,严禁随意丢弃入海,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8、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人工鱼礁的规范管理,针对人工鱼礁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重点跟踪监测评估,对人工鱼礁的相关科技展开研究,长期收集礁区及周边资源状况资料,定期采样监测生态环境状况,为人工鱼礁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9、施工风险主要是礁体的运输、投放等施工前,认真研究礁体的设计结构及施工工艺,确保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规程、作业规章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危害。 10、加强与周围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须立即整改,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