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施工期须优化施工道路的布设,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施工开挖及弃渣前,注意剥离并妥善保存施工占地区的表土,待工程完工后再用于恢复绿化或复垦;根据工程区域边坡地质特点,采取边坡防护措施,做好边坡防护工作;弃渣场将建设相应的截排水和拦挡措施,以减少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开展施工场地植被恢复,如坡面撒播草籽,种植水土保持林等;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2、施工期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排放至施工营地内的临时化粪池/隔油隔渣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作周的林地的浇灌;施工场地开挖后及时夯实,边坡在雨季用苫布进行遮盖,场地的雨水汇流处设置沉淀池,雨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周边沟渠;临时堆土在雨季用苫布进行遮盖,并设临时雨水收集沟,雨水收集沟末端设沉沙池;弃渣场在弃渣之前根据需要修建浆砌石挡渣墙;弃渣分层堆放、分层夯实;在渣场顶部依山势开挖环状排水沟,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 3、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产生大量扬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遇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者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应当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采取覆以防尘网等防尘措施;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对散料堆场采取洒水、密闭存储、围挡、防尘布苫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使用符合相应标准的原辅材料及燃料,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 4、施工期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距离敏感点较近的场内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挡板作为临时声屏障;加强运输车辆的交通管理,适当位置限速和禁鸣标识;建设和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告知周边群众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 5、施工期对不同施工工段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就地平衡土石方,减少弃土方的产生;开挖的表土堆放于施工区内的临时堆土场,并遮盖塑胶布或帆布,设置装土麻袋拦挡,堆土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导流系统,施工后期用作回填和绿化覆土,并对临时堆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弃渣统一运往弃渣场集中处置,弃渣前先进行表土剥离,并在渣场底部修建浆砌石挡渣墙,在弃渣场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弃渣结束后进行绿化恢复;废弃包装箱(袋)统一回收后外卖给废品收购站综合利用;施工营地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清运。 6、项目营运期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升压站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旱作标准后用于升压站站内绿化浇灌,不外排。 7、营运期,通过对巡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巡查人员的保护意识;控制夜间光源使用,最大限度减小光源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在风机的叶片、塔架的护套上涂上能吸引鸟类注意力的反射紫外线涂层和颜色醒目的警戒色(橙红与白色相间),避免鸟类撞击风机、塔架。 8、项目营运期产生废气的主要是厨房,通过安装静电式油烟净化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高空排放。 9、项目选择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的电气设备,减少火花及电晕放电噪声;加强日常维护,保证风机等大噪声部件运行良好;风机机舱内采取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减少机舱内齿轮等运转噪声等附加噪声贡献值。 10、项目营运期风电设备定期检修或事故产生的危废分别由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在设置于升压站中的危废暂存间,及时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值班人员生活垃圾由站内垃圾桶集中收集,然后由值班人员定期运至附近乡镇就近的垃圾收集点,再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11、对产生电磁场主要来源的变压器、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屏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的连接缝密封。站区四周设置围墙,墙外布置隔离带,种植树冠较大、枝叶茂密的常绿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