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减缓:①施工场地必须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90%左右,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②限制车速。施工场地的扬尘,大部分来自施工车辆。根据本报告有关分析,在同样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慢,扬尘量越小。本场地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15km/h。③保散装易起尘物料应尽可能避免露天堆放,若露天堆放应加以覆盖或者保持洒水,减少堆场风蚀扬尘量。④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应避免在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主要经过大气扩散或者被周边绿化吸收。 2、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现场预先建设好排水沟和沉淀池,收集施工中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后作为洒水降尘用水,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 3、施工期通过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声屏障阻挡噪声传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后,厂界噪声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4、施工期剥离表土尽可能用于回填旧采坑和修建挡土墙,其余堆放至排土场;施工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5、运营期降尘用水通过自然蒸发损耗,车辆冲洗水经沉砂池收集沉淀后回用不外排。采矿区及排土场淋溶水经项目内截排水沟收集分别流入项目内沉淀池进行处理后,回用于矿区降尘用水。 6、运营期采剥扬尘采用移动式洒水软管对开采过剥离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进行洒水控制,保持剥离层湿润等;装卸扬尘采用移动式洒水软管对装卸工序进行洒水;表土堆场扬尘通过设置细目防尘网进行遮盖并采用移动式洒水软管经常对表土堆场进行洒水抑尘,保持一定的湿度;运输扬尘通过定期安排专人对运输沿线进行清扫、洒水工作,加强运行车辆管理,严禁超速(限速行驶15km/h)、超载运行以及对装载物进行遮盖等措施处理;施工机械运行会产生少量的燃油废气,由于开采区地处农村山区,周围人烟稀少,车辆工作时产生的废气量少,很快会稀释、扩散,另外加强机械的检验、维护,废气中有害物质对采区环境的影响轻微。 以上废气通过各种治理措施处理后,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能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 7、运营期通过合理布置,设备减振、设置绿化带等降噪声措施后,经自然扩散衰减后,项目各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尽量控制矿区边界作业时间和强度;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避免设备性能差而造成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运输车辆在通过居民点时减速、禁鸣等,进一步减小矿山生产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8、运营期项目矿区开采过程中有表层植被废弃物产生,表层植被废弃物中的灌草植被废弃物直接和表土一起堆置在表土堆置区。矿区矿山表层覆土主要分步在矿山低洼地带,分布不均,但总体剥离量不大。剥离的表土暂存在矿区的表土堆场处,表土堆场采用临时拦挡,编制彩条布覆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开采进行过程中在不影响开采的同时,采取边开采边复垦方式,实现合理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