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十年磨一剑,潜心育英才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林进杰 任绍华 时间:2017-10-20 10:55 【字体: 】 浏览量:-

 

  市长温湛滨、副市长程凤英在市人社局局长李冠基、市教育局局长陈小锋的陪同下,莅临学院指导工作。

  从市区欧坑到白沙望牛岗,历经五迁校址四易其名,从最初在校生仅50人的分教点,发展到如今在校生达7000多人的技师学院,阳江技师学院成为粤西职业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十年磨一剑,潜心育英才。阳江技师学院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社、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秉承“明德精技,和谐共荣”的办学理念,围绕“创建国家品牌技工院校”的奋斗目标,潜心培养出一大批满足市场需求、品德优良、技术精湛的技能型人才,成功打造了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广东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广东省五金刀剪行业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学校等众多金字招牌,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在2014年度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七。阳江技师学院人通过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

  艰苦创业:薪火相传奋发图强

  阳江技师学院前身是1989年设立的江门市技工学校制冷专业阳江班,当时借用阳江近园里9号市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学校旧址教室办班,是一个仅50名学生的分教点。199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阳江市技工学校。校址先后辗转于市区欧坑、东风二路、二环路,直至2004年1月迁址至阳江糖厂,学校才拥有了独立的校园。由于校园面积小,发展受限。2009年5月,时任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梁文以战略的眼光和无畏的勇气,利用仅有的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远离市区20多公里的白沙望牛岗500亩土地上开展新校区建设,并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为学校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场所保障。在市人社局和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带领下,阳江技校人艰苦创业,勇于拼搏,办学规模、生源数量翻了数倍,为学校第二次创业腾飞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迁新址之初,办学空间扩大了,但配套设备设施及软实力还没来得及跟上来。由于办学时间短,学校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2008年前后,全校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不足8%,高级讲师仅有1人,高级技师仅有3人;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只有3项。如何生存发展,成为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问题。2007年3月,从部队转业的优秀干部、二等功获得者雷自南履职学校党总支书记,开始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两年后,雷自南正式接任学校党政“一把手”,带领教职员工朝着“创建国家品牌技工院校”的目标前进,学校从此迈入“二次创业”的发展快车道。

  高速发展:十年实现五大跨越

  在阳江技师学院的校史馆里,有这样的记载:2007年6月,学校晋升为省重点技工学校;2009年6月,学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6月,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13年5月,成为全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2014年10月,升格为技师学院,成为技工教育最高学府。两年一步脚印,不到十年实现五大跨越,阳江技师学院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开创了新速度、新高度。

  从2007年到2017年,是阳江技师学院高速发展、做优做强的十年。从学校开始探索高级班招生,并与广东金融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成人大专班,到试行学分制进行非全日制招生,启动建设占地300亩的阳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暨市技工学校三期工程,该校办学规模爆发式增长,在校生学籍人数一度超过10000人,2009年7月,学校作为全省三所项目学校之一,引进世界银行贷款职业教育发展(广东)项目,获得650万美元低息贷款。此外2009年至今,学校还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超过1.76亿元。该校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完善了教学、实训、生活等设施及校园道路网,引进了一批重点专业设备,打造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生态型校园。学校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和校企合作,改善软硬件环境和创新管理机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先进技能和国际项目管理能力的教师团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办学特色:校企双制多元办学

  德国职业教育成就举世瞩目,其“法宝”就是推行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阳江技师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采取更加灵活的“校企双制,多元办学”模式,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是创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订单式培养、项目实践培养、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运行新模式。学校牵头成立了职教联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先后与1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二是努力做大做强校中厂项目。先后引进了广东百源实业有限公司、珠海冠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来校建立校中厂,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同组织教学。三是积极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与全球500强企业格力集团开办“格力电器校企双制班”、与中国500强企业北汽福田开办“北汽福田汽车维修校企双制班”;依托省厅开展产业共建高技能实训基地项目的契机,与阳江市五金刀剪技术研究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技师工作室、研发工作站;与阳江市鸿丰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训合作,工学交替培养学生,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发专利产品。

  与此同时,该校还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了系列实训基地,如引进了阿里巴巴师资和电商课程,与企业共建阿里巴巴粤西地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牵手阳江市旅游协会,建立了阳江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旅游服务和烹饪餐饮人才;与阳江市美术协会及有关设计公司合作,建立了漆画、陶艺、摄影等专业工作室;按照企业运作模式,建立了汽车商务实训基地,开展汽车理赔、保险、配件销售等实训内容,并建立了汽车创新实训室,用信息化、智能化和敏捷化的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目前,该校各类实训基地及实训室已达70多个。

  教学成果:硕果累累名列前茅

  近年来,该校大力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开发,在各类比赛和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学校获得教科研成果奖项425项,其中国家级93项、省级69项、发明专利3项;教师主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1项;公开出版本校教师主编的教材8本,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共236篇,教学科研成果数量一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今年8月29日,省人社厅组织全省技工院校校长到阳江核电参观,得知该校2015届有20多位毕业生在阳江核电工作,有的最高年薪达20万以上,都纷纷为该校的职业教育成果点赞。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该校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99%以上,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他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社、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阳江技师学院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逐渐成为立足粤西、面向全省的技工教育品牌,社会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高,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让一批又一批学子获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