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科研基地里,百余株杜鹃红山茶或抽发着枝芽,或开着火红的花朵,每一株都可能孕育着一个全新的科研成果,而这些花的“育花人”便是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刘和平。
13年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刘和平放弃珠三角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阳江,农业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刘和平在这里看到了学有所用的希望,而致力于我市农业发展也成为刘和平接下来13年人生的一条主线。今年“七一”,刘和平被评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优秀共产党员。
甘于奉献,引领特色农业技术创新
2005年对于刘和平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开始攻读博士,并着手参与筹建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一步步把阳西荔枝做大做强。而今街头寻常可见的妃子笑荔枝,汇聚了刘和平整整10年的心血和努力。
十多年前,阳西荔枝产量低、挂果不稳、虫害频繁,掣肘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妃子笑荔枝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的课题也由此产生。刘和平为了完成它,足迹遍布阳西各个乡镇的果园,甚至会经常骑着摩托车奔走在各个果园之间做研究,以果园为家。
10年恍然如梦,刘和平研发引进的套袋技术、座果技术、滴灌技术突破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瓶颈,阳西荔枝的生产规模、组织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果农也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没有刘博士带来的技术和经验,我们的荔枝就不会成为今天的‘致富果’。”阳西果农补建华一直与刘和平搭档,在他眼里,这位大博士能吃苦,也能真正为农民办实事。
热爱教育,创新发展教学科研事业
在刘和平未到阳江之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园林专业版块还是一片空白,没有这门专业,更没有相关的人才。2004年,刘和平着手组建园林专业,从无到有,这种“开荒”式的努力让园林专业在短短时间内成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大金牌专业。
3名老师、80余名学生,这是园林专业第一次开班时的概况,而刘和平就是其中的主心骨。平日里除了给学生授课,刘和平还要给老师做培训,努力打造出了学院第一个博士工作室,学院教学科研也由此进入全新的阶段。杜鹃红山茶作为我市珍稀特色植物深受刘和平的青睐,关于红山茶的研究,刘和平已经坚持了七八年。为了采集足够的红山茶品种,即便是在春节假期,刘和平也会跑到郊野、大山里继续做研究。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和平的工作室在2015年被评为植物组织培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等光环也戴到了刘和平所在团队的头上,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打响了名气。
勇于担当,打造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做学问单靠我一个人肯定不够,我希望能给阳江带来一支专业的团队,也希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刘和平脑海里最大的一个理念,也是他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信念。
培养一个博士、带领一个专业、打造一个团队、对接一个人才工程项目、联系一个政府部门、联合一个龙头企业、服务一个特色产业。“七个一”人才工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这个理论就是源自于刘和平的构想。作为学院的第一个博士,刘和平经过几年的实践,打造出了一支“梦之队”:阳江职院的9名博士中有7个在刘和平所属的团队,其中还有3个博士后,阳江职院也藉此成为我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在刘和平的引领之下,以“博士团队”为先导,联合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等,建立了我市农业成果研发和转化平台。博士的学问转化成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被实际运用到相关领域中,我市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广泛受益。谈及获得“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刘和平说这不只是个人荣誉,更是对整个团队集体努力的表彰。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