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决战贫困 圆梦小康——“十三五”期间我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本网 时间:2021-01-27 16:1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图片1.png  

2020年7月2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焦兰生在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召开碰头会,研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工作。

图片2.png

2020年8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温湛滨在阳春市八甲镇罗城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图片3.png

阳西县儒洞镇长角水库10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江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资源向贫困堡垒聚焦,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以赶考的心态、冲刺的状态、奋进的姿态,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带领人民群众向小康前进。

  这是为人民而战,与贫困抗争的五年。

  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动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全市678个党政机关、3万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奋战一线。中直、省直单位和珠海特区驻点帮扶我市79个省定贫困村。

  这是砥砺奋进,脱贫攻坚战硕果累累的五年。

  全市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88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在历年省对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阳江市被评为“好”和“较好”档次,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不足8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22084元,增长1.76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长到17674元,增长3.42倍。

  四级书记抓扶贫压实攻坚责任

  3万多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五年来,省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指导,鼓舞士气,增添了奋发向前的干劲和力量,有力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四级书记抓扶贫压实攻坚责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担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动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全市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市负总则、部门联动、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9年下半年起,市委常委会会议每月定期听取市扶贫办和各县(市、区)委书记工作汇报,强化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

  合作共建协力扶贫攻坚。与珠海市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全面加强与省直帮扶单位、珠海市帮扶单位的交流协调,省直单位负责同志、珠海市各级党政代表团多次来我市对接、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珠海帮扶工作成效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尽锐出战实现帮扶全覆盖。制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责任制度,全市落实了6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3万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选派驻村干部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1454人次,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战疫战贫两手抓两不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出了一道“加试题”,阳江全市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制定应对疫情影响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应对疫情影响贫困户帮扶工作台账,有序引导贫困人员返岗复产,协助贫困劳动力19504人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和本市企业就业复工,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被一一克服。

  “四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今年,阳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精心组织推动“领导抽查、派驻督查、交叉核查、巡察检查”的“四查”行动,确保全市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五大行动”构建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因人因地精准施策提升脱贫质量

  五年来,阳江市始终坚持将开发式扶贫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扶贫上水平、产业扶贫稳增收、金融扶贫提效能、扶贫扶志强动力、社会扶贫增活力“五大攻坚”行动,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见实效,高质量推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既摘穷帽又拔穷根。

  就业扶贫上水平。五年来举办专场招聘会198场,贫困劳动力“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服务实现全覆盖,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094个,安置就业870人;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就业安置点21个,吸纳就业516人;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稳定就业19504人。同时,省外来阳江的贫困劳动力4040人,已经全部落实稳岗服务。

  产业扶贫稳增收。以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9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为载体,推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形成了既有龙头企业带动,又有产业推动的特色产业扶贫格局,确保脱贫成色。全市17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34人,88个相对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对接全覆盖,建立长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526个,带动农户发展果蔬、蚕桑、南药、花卉、生猪、山地牛羊等特色种养业项目7.8万个,其中今年新增2万多个。

  金融扶贫提效能。积极稳妥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和贴息资金3415万元,2388户贫困户累计获得8237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扶贫扶志强动力。广泛开展扶贫扶志行动,通过远程授课、文化下乡、外嫁女回乡等形式,充分发挥村级乡村振兴讲习所作用,大力宣传扶贫政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群众,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扶贫增活力。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共有100多间企业与88个相对贫困村对接,80多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累计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活动1800多次,深入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形成党委引领、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合力攻坚扶贫工作格局。

  部门联动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阳江市紧紧围绕民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部门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住房保障“庇寒士”。危房改造建设任务100%完成,全市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5071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贫困户100%实现饮水安全。

  教育保障“拔穷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43%,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00%足额发放。

  医疗保障“织密网”。政府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100%落实,实行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社会保障“兜底线”。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335元/人/月提高到今年的55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平均基本生活标准由2016年的600元/人/月提高到今年的888元/人/月;贫困户兜底保障政策100%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0%落实参保,养老保险待遇100%享受。

  筑牢防返贫防线健全长效脱贫机制

  巩固扶贫成果打好收官之战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阳江市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阳江市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将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纳入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科技扶贫等强有力的帮扶措施,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

  探索防贫保险兜底机制。创新实施防贫救助保险项目,全市共投入资金137万元,为1019户3427人实施“保健康、保灾害、保增收”的防贫保险,筑牢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防火墙”。

  建立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完成确权登记,创设运营主体,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目前,阳春市、阳西县成立了扶投公司专业化管理扶贫资产,阳东区、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依托现有国资公司管理扶贫资产,江城区将扶贫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全市基本完成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台账。

  五年尽锐出战勠力同心,五年栉风沐雨攻坚克难。回望来路,阳江脱贫攻坚气势如虹,步伐稳健,成就令人鼓舞。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即将圆梦的最后阶段,阳江全市上下依旧初心不改,慎始慎终,稳打稳扎攻克最后的堡垒,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高质量答卷。

图片4.png

  村民在绿萝扶贫车间插苗装盘。

图片5.png

  第一书记春节留村防控疫情。

图片6.png

  阳江扶贫产品在广州展销。

图片7.png

  珠海对口帮扶建设的溪头镇白水村小学。

  

  阳江市脱贫攻坚成绩单

  ●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

  ●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8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2倍

  ●6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

  ●3万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100多间企业与88个省定贫困村对接

  ●80多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17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

  ●100%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100%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100%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政策

  ●100%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政策

  ●100%落实贫困户子女就读生活费补助和免学费补助政策

  ●100%落实医疗保障政策

  ●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8.34%

  ●建立长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526个

  ●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7.8万个

  ●建成315兆瓦的广东最大光伏发电项目

  ●建成年产值2亿元的国内最大绿萝生产基地

  ●19504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就业

  ●发放8237万元扶贫小额信贷

  ●建设5家消费扶贫专馆11个消费扶贫专区

  ●建设812个“互联网+消费扶贫”服务点

  ●助销1.2亿元扶贫农产品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