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江城区绿萝产业园发挥政企合作优势,整合企业和当地资源,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扶贫项目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探索出一条“收益带动脱贫、就业带动脱贫、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扶贫新路,既促进了自身发展壮大,又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双赢”,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江城区绿萝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规模达4500多亩,年产绿萝2300万盆,年产值达2亿元,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绿萝生产基地。江城区绿萝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多户,年增收1500万元。主要做法是“三个契合”。
一、契合脱贫攻坚的决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阳江市江城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主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保证绿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快”,并能发挥在扶贫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江城区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将“输血”式扶贫提升为“造血”式扶贫,向可持续扶贫转变,群众实现了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三方面的收益。绿萝产业园与村民委员会签订了“绿萝种植合作协议”,辐射带动了全区41个村委会,共流转土地6000亩,流转土地资金收益1380万元。同时,为了使扶贫资金升值,实现效益最大化,江城区将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共整合2105.79万元用于合作发展绿萝种植项目。按约定,贫困户每年所得分红不低于投资额的10%,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3265人,实现人均年增收920元以上。此外,为使项目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江城区又协调企业将绿萝加工产业链条延伸到更多的乡村,先后在城北街道金郊村、双捷镇长坑村、双捷镇茶水村等地建立“扶贫车间”,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通过进行花卉绿萝扦插生产,扶贫车间共安置当地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农民1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00多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
二、契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由于村内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年老、残疾或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的妇女,这部分人家门口灵活就业、帮补家庭的意愿比较强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群众的收入,江城区说服企业将技术含量不高的插花车间建造在村民居住集中地,实行“不限制作业时间,按件计发工资报酬”的灵活就业方式,群众只要有时间,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就能挣到工资,此举得到了企业的响应和群众的欢迎。双捷镇长坑村61岁的贫困户陈华意,由于缺少劳动技能,早前在阳江市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自从进入扶贫车间工作,生活开始有了变化。他和妻子一起工作了两年多,去年用辛勤劳动攒下的11万元在村里盖了新房子。
三、契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扩大规模实现共赢
广东苏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州绿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16年9月通过招商进入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发展,短短3年时间,迅速发展壮大,绿萝种植规模达4500多亩,2018年更是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5000万元省级资金扶持,且市场销售渠道畅通,创造了连续多年全国产销第一的佳绩,成为中国花卉第一品牌。该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于双捷镇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江城区为了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指导企业扎根江城,将产业链进行辐射延伸,发展规模覆盖江城全区乃至阳江市其他县市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为江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富民兴村作出更大的贡献。该发展思路契合了广东苏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经采纳后迅速和其他村委会签订协议,再流转规模土地1000多亩扩大产能,产销绿萝达3000万盆,产值3亿元,增设1个“扶贫车间”解决500人就业,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