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 2020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 年 2 月 2 日在阳江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阳江市 2020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
一、2020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地服务和支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财政实现收支平衡,财政运行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快报数,下同)。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6,997 万元,同比增长 2.2%。其中:税收收入 477,490 万元,同比下降 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72.7%;非税收入 179,507 万元,同比增长 12.9%。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6,997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748,067万元,调入资金 156,248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225,924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240,260 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63,975 万元,收入总计 3,091,471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一)。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501,854 万元,同比增长 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39,166 万元,同比增长 0.5%;公共安全支出 122,598 万元,同比增长 15.2%;教育支出 463,102 万元,同比增长 16.4%;科学技术支出 30,693 万元,同比下降 22.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43,867 万元,同比下降 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51,629 万元,同比增长 4.6%;卫生健康支出 303,253 万元,同比增长 0.6%;节能环保支出 18,574 万元,同比下降 79.6%;城乡社区支出 77,210 万元,同比下降 11.9%;农林水支出 365,764 万元,同比增长 1.9%;交通运输支出 103,636 万元,同比下降 10.6%。支出科目增减,主要是受政策性支出和专款支出影响(详见附件 1-1表一)。
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501,854 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24,392万元, 调出资金5,028万元,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13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112,917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2,851,321万元。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转2021 年支出 240,150 万元。具体收支情况待决算完成后报告。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市本级(含市直、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阳江滨海新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40,505 万元,同比增长 4.6%,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564,577 万元 , 下级上解收入 94,389 万元,调入资金 131,671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43,698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130,700万元, 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0,173万元, 收入总计1,345,713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三)。
2020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69,445 万元,同比增长
19.6%,加上补助下级支出 42,432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157,133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79,859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1,148,869 万元。2020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转 2021年支出 196,844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三)。
(1)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市直(含阳江滨海新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466 万元,同比增长 10.1%,其中:税收收入 79,003 万元,同比增长3.6%, 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48.0% ; 非税收入85,463万元,同比增长 16.9%。2020 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4,466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418,252 万元,下级上解收入 117,148 万元,调入资金 83,05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32,435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112,64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0,000 万元,收入总计 1,067,991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四)。
2020 年市直一般公 共预算支出 609,532 万元,同比增长11.2%,加上补助下级支出 61,559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146,017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69,096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886,204 万元。2020 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转 2021 年支出 181,787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四)。
(2)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4,201 万元,同比下降27.8%,其中:税收收入 19,618 万元,同比下降 3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81.1%;非税收入 4,583 万元,同比增长 40.7%。2020 年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4,201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37,547 万元,调入资金 10,956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7,799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10,273 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73 万元,收入总计 90,949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五)。
2020 年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0,937 万元,同比增长1.0%,加上上解上级支出 9,699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4,273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84,909 万元,结转 2021 年支出 6,040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五)。
(3)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1,838 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 44,560 万元,同比增长 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86.0%;非税收入 7,278 万元,同比增长 77.3%。2020 年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1,838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27,905 万元,调入资金 37,665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3,464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7,787 万元,收入总计 228,659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六)。
2020 年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88,976 万元,同比增长74.7%,加上上解上级支出 24,176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6,490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219,642 万元,结转 2021 年支出 9,017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六)。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17,466 万元,同比下降56.9%,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加上调入资金42,325万元, 债务转贷收入377,650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12,677万元,抗疫特别国债收入 107,303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60,752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818,173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一)。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00,446万元, 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739万元,调出资金 72,777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3,650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779,612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38,561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一)。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73,641 万元,加上调入资金36,497万元, 债务转贷收入101,675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37,40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34,446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283,665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二)。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94,436 万元,加上调出资金53,81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4,518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2,739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2,375 万元,债务付息支出 14,489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272,374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1,291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二)。
(1)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46,624 万元,加上调入资金35,000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73,675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31,982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24,216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211,497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三)。
2020 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52,897 万元,加上调出资金17,109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14,808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2,739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2,275 万元,债务付息支出 10,638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200,466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1,031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三)。
(2)海陵试验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海陵试验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4,373 万元,加上调入资金 1,497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7,100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3,367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6,421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四)。
2020 年海陵试验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3,714 万元,加上调出资金520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100万元, 债务付息支出1,97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16,308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13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四)。
(3)阳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阳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2,644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2,347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20,90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146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66,037 万元。(详见附件 1-2表五)。
2020 年阳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7,825 万元,加上调出资金 36,188 万元,债务付息支出 1,877 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65,890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47 万元(详见附件 1-2表五)。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6,886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55 万元,支出 5,468 万元,调出资金 1,243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230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一)。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 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828 万元,上年结余1,000 万元,支出 3,693 万元,调出资金 1,135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000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二)。
2020 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542 万元,上年结余 1,000万元,支出 3,416 万元,调出资金 1,126 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 1,000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三)。
2020 年海陵试验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86 万元,支出 277万元,调出资金 9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四)。
(四)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81,299万元, 支出531,826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49,473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578,973 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 161,268 万元,支出 177,003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15,735 万元,基金累计结余为 127,622 万元;失业保险收入2,252 万元,支出 4,568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2,316 万元,累计结余为 22,524 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 112,892 万元,支出 94,614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18,278 万元,累计结余为 140,821 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入 198,037 万元,支出 172,517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25,520 万元,累计结余为 111,141 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106,850 万元,支出 83,124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23,726 万元,累计结余为 176,865 万元(详见附件 1-4)。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2020 年省下达债券资金情况。2020 年省下达我市政府债券资金 61.8 亿元,同比增长 47.0%,其中:按性质分,包括一般债券24.0 亿元,专项债券 37.8 亿元;按用途分,包括新增债券 50.4 亿元,再融资债券 11.4 亿元(详见附件 1-1 表七)。
2.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2020 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9.5 亿元,比上年新增 49.3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134.1 亿元, 专项债务限额 135.4 亿元。2020 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执行数 247.3 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其中:政府债券 239.2 亿元。按偿债来源分,一般债务 123.0 亿元,专项债务 124.3 亿元(详见附件 1-1 表八至九)。
3. 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2020 年全市各级财政按照偿债计划,将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列入预算安排。2020 年全市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 11.6 亿元,全市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 7.1 亿元。
(六)2020 年主要财政政策落实及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1. 减税降费为企业和群众减负 18 亿元。发挥减税降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政策效应,预计 2020 年共为企业和群众降低税费负担超 18 亿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2. 统筹资金保障民生等支出。2020 年受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各级财政部门想方设法,深挖财政增收潜力积极应对短收现状,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中稳住了阵脚。加强非税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通过盘活预算单位闲置存量资金、 资产,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用于保障民生和基本运转支出。
3. 争取上级资金补短板。2020 年积极向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 61.8 亿元,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项目、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支撑作用。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 10.7 亿元,支持我市发热门诊改善建设,保障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支出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率先在全省完成支出任务。争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预算口资金6.2亿元, 对冲新冠疫情对财政收入影响, 全力保障基层 “三保”支出。
4. 坚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资金政策,加大财力保障支持打好重点战役。一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16 年至 2020 年全市累计落实扶贫资金共23.2 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低保兜底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二是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统筹安排环保经费,支持打好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促进我市环保类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及低碳发展。 2020年共下达拨付省、 市资金3,273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市本级通过制定落实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规划,有效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根据省财政厅通报的债务风险情况,我市债务风险处于绿色区域(债务风险等级分为红橙黄绿四个等级,绿色为风险最低),债务风险可控。
5.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财政民生投入导向,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2020 我市落实民生类支出达到 189.7 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 75.8%,同比增长 3.3%。一是防疫支出保障有力。迅速开通财政资金支付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加快资金拨付使用。2020 年我市各级财政共投入疫情防控保障资金 3.5 亿元,减轻患者救治费用负担、提高疫情防治人员待遇、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等财政资金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落实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资金保障。2020 年全市投入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资金约 11 亿元,为落实十件民生实事提供资金保障。全市落实底线民生保障资金 3.6 亿元,进一步提升低保、特困、孤儿、困难残疾人等保障水平。2020 年,城镇、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每月不低于 621 元和 288 元,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加大投入促进稳就业。2020 年市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 130 万元。安排退役安置补助经费及军队转业干部补助经费 933 万元,支持做好退役士兵、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四是支持优先发展公平优质教育。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46.3 亿元,同比增长 16.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18.5%。筹措资金用于阳江本科院校建设,改善我市各学段的办学条件,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涵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 , 新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财政政策措施,推动“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兼顾城镇发展,进一步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一是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快项目推进和项目库储备建设,提升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和涉农资金使用效益。2020 年我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共 11.7 亿元,其中安排 8.1 亿元用于完成 2020 年度涉农领域省对我市的考核任务。二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合理使用中央及省级保费补贴资金,2020 年市县安排配套资金 4,864 万元。目前阳江市种植业类保险、养殖类保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等工作均取得成效。三是推动交通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广湛高铁阳江段建设, 完成征地拆迁投资10亿元。推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省道 S540 线阳江雅韶至白沙段扩建等一批 PPP 项目,“十三五”规划“迎国评”8 个总投资 21亿元的国省道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加快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工程和码头泊位建设。筹措各级财政资金约 1.7 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保障村民安全、便利出行。四是推动城区扩容提质。统筹安排 12.1亿元支持漠阳江东河大桥和漠阳江西河大桥、市区沿江路改造工程、国道G325阳江市北惯至白沙段改线工程、 阳江本科院校、 城南中学、城北共青湖学校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7.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短板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取省级资金 9 亿元支持阳江高新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 9,842 万元支持省产业园区产业共建项目发展;统筹省、市专项资金 2,890 万元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信息化发展、产业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整合安排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 5,000 万元支持新能源、合金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安排资金 800 万元支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支持建立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已完成首批注资 7.7 亿元并启动运营,重点投向支持海上风电产业项目和新能源产业项目发展。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平稳发展。2020 年财政用好用活贴息、以奖代补等扶持政策,重点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统筹安排省、市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 1,990 万元;安排资金 180 万元对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奖补。继续发挥我市当前已设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 1亿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2,000 万元的杠杆乘数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市财政安排 1.95 亿资金加快推进省实验室分中心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建设。安排落实科技专项资金 6,531 万元,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8.推动财政改革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我市财政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一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纵深推进。2020 年 3 月底,我市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在市、县(市、区)两级全面铺开。加强对接省级“大专项+任务清单” 管理模式, 组织市直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县 (市、 区)于 8 月底完成 2021 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市县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确保上级资金高效使用。二是零基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加大力度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结合财力状况,以零为基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三是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明显加强。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案》,强化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对 2019 年市级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开展了第三方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稳步推行。印发《阳江市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激励办法(试行)》, 对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的支出进度、存量资金、预决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定期通报绩效考核结果。五是“数字财政”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阳江市作为全省“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数字财政”)工作首批六个试点地市之一,各级财政部门先试先行,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理念嵌入财政业务系统建设,借现代信息技术之力加速推动传统业务改革。2020 年 10 月,全市“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预算域系统顺利上线,推动全市预算编制工作提质增效,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财政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财政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2020 年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市财政运行面临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了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当前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财政可支配财力相对减少,而“三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等重点支出需求不断增大,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压力较大。二是区域财力不均衡问题突出。由于我市财力薄弱,市、县两级预算管理水平和区域财力水平存在差异,财政运转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面临较大压力,防风险问题需要格外注意。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升。“重分配、轻管理”和“重使用、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支出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有待提升,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不够及时、管理不够规范,未实现预期绩效。四是财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市作为全省“数字财政”首批六个试点地市之一,需对照全省业务一体化规范要求逐步完善深化。
二、2021 年预算草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2021 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保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收支平衡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编制 2021 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1+1+9”工作部署,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大力优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中央、省和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真正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开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为我市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21 年预算编制着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过“紧日子”。全方位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二是“零基预算”。落实预算编制改革管理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做法,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确保支出预算符合本地发展和财力实际。三是“硬约束”。执行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等约束机制,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目标和支出进度“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四是“一盘棋”。加强上下联动、 协同配合, 在落实财政改革部署、 强化财政支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上形成强大合力。
(一)2021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在汇总全市经济财政预测情况的基础上,参考 202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综合考虑减税降费等政策因素影响,预计 202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89,847 万元,同比增长 5.0%,其中税收收入 523,876 万元,同比增长 9.7%;非税收入 165,971 万元,同比下降 7.5%。202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847 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043,179 万元,调入资金 322,1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240,150 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276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2,296,602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总支出相应安排 2,296,602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5,780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134,477 万元,债务还本支出 6,345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
(二)2021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6,158 万元,同比增长6.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200,114 万元,下级上解收入 51,748 万元,调入资金 118,79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96,844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823,654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一之三)。
总支出相应安排 823,654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4,016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89,004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20,634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一)。
1.市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688 万元,同比增长5.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70,305 万元,下级上解收入 81,300 万元,调入资金 61,13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81,787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667,210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二)。
总支出相应安排 667,210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904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99,961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18,345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二)。
剔除省提前下达列收列支专款和部分项目资金继续安排使用后,市直 2021 年可供支配的财力为 37.4 亿元,其中安排人员经费21.7 亿元,占比 58.1%,同比增长 19.3%;安排办公经费 2 亿元,同比下降 6.6%;安排社会保障专款 3.2 亿元;安排科技、科普、计划生育和支农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支出的专款 2.7 亿元;安排列收列支专款 2 亿元;安排其他各类项目专款共 5.8 亿元。
2.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海陵试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411 万元,同比增长 5.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8,146 万元,调入资金 34,66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6,040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84,257 万元(详见附件 1-1表十三)。
总支出相应安排 84,257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9,765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4,492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三)。
3.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阳江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8,059 万元,同比增长 12.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12,856 万元,调入资金 23,000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017万元, 总收入预计为 102,932万元 (详见附件1-1表十四)。
总支出相应安排 102,932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347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17,585 万元(详见附件 1-1 表十四)。
(三)2021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预计 2021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689,529 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 31,084 万元,上级补助959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721,572 万元。总支出相应安排 721,572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六)。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预计 2021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26,996 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 11,291 万元,上级补助 861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339,148 万元。总支出相应安排 339,148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七)。
(1)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
预计 2021 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17,446 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 11,031 万元,上级补助 825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229,302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八)。
总支出相应安排 229,302 万元,其中:市直支出 145,047 万元,调出资金 60,000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4,255 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0,000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八)。
2021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项目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200,000 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 5,000 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 3,650 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8,000 万元(详见附件 1-2表八)。
(2)海陵试验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海陵试验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52,550 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 113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36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52,699 万元。总支出相应安排 52,669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九)。
(3)阳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阳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57,000 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 147 万元,总收入预计为 57,147 万元。总支出相应安排 57,147 万元(详见附件 1-2 表十)。
(四)2021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预计 2021 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8,444 万元,其中:利润收入 1,704 万元,股利、股息收入 3,534 万元,产权转让收入 11,550 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26万元, 上年结余收入1,230万元。 支出相应安排18,444万元 (详见附件 1-3 表五)。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预计 2021 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5,111 万元,其中:利润收入 1,704 万元,股利、股息收入 1,981 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426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1,000 万元。支出相应安排 5,111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六)。
3.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预计 2021 年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630 万元,其中:利润收入 1,704 万元,股利、股息收入1,700万元, 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26万元, 上年结余收入1,000万元。支出相应安排 4,630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七)。
主要支出项目包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695 万元,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 7 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3,228万元,调出资金 700 万元。
4.海陵试验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预计 2021 年海陵试验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81 万元。支出相应安排 481 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包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112 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369 万元(详见附件 1-3 表八)。
(五)2021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预计 2021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927,480 万元,支出884,674 万元,收支结余 42,806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621,779 万元。其中 : 失业保险收入3,245万元, 支出4,271万元, 本年收支结余-1,02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21,498 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 103,574万元,支出 86,148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17,426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94,291 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 485,680 万元,支出488,687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3,007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124,615 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入 215,680 万元,支出 194,480 万元,本年收支结余 21,200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132,341 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119,301万元, 支出111,088万元, 本年收支结余8,21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 149,034 万元(详见附件 1-4)。
(六)2021 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1年,各级财政部门将协同相关部门做实做细项目储备,积极申请新增债券资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市各级财政按期落实偿还计划,将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列入预算安排。2021 年全市安排债券还本付息支出 90,196 万元,其中债券付息支出 75,758 万元,债券还本支出 14,438 万元,并积极向省财政厅申请借新还旧债券用于债务还本。
三、确保完成 2021 年预算计划的主要措施
2021年我市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情况分析,继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通过六个“进一步”措施,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统筹做好预算平衡。一是强化收入工作。加强财税部门沟通协调,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加大非税征缴力度,抓小抓实抓到位,全力以赴力争完成收入预期目标。通过清查、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统筹财力。二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执行经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计划,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事项。科学合理制定支出计划,做好加快支出进度工作,落实月度通报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及时做好预算调整方案。三是提前研判加强“三保”监控管理。每月对县级“三保”进行预算执行监控,针对不同县(市、区)情况实行分类管理,综合采取定期报告、重点关注、预警提示、监督管理等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三保”风险。四是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市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省财政厅的沟通,了解明年资金下达方向及时间,提前做好项目研究储备 工作。
(二)进一步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提质增量。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继续做好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动态跟踪。强化政策效应分析,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行动方案,联合各方力量,破除政策推动障碍,以更强大的执行力确保减税降费红利持续释放。二是用好用足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切实做好全年新增债券需求梳理,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滚动项目库,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加快债券发行后资金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三是着力推进创新发展。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支持建设农村特色产业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资金用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改革,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突出绩效管理“风向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民生投入导向,保障民生建设增强民生福祉。一是落实民生实事保障资金。着力于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巩固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确保城乡困难群众都能享受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水平达到省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三是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各学段生均公共经费拨款制度,扩大各类教育学位供给,继续统筹资金建设阳江本科院校、城南二小、城南中学、共青湖学校,继续推进学前教育“5080”建设,继续支持义务教育补短板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各项医改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医改政策惠及全体百姓。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按照省的要求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报销限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力求稳定在 98% 以上。五是加大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设阳江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和歌剧院建设,全力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的支持,补足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提高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支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持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五)进一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监控预警,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坚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清理存量隐性债务。二是防范基层“三保”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三保”尤其是基层“三保”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列、不留缺口,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预算的审核,特别关注“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县区,确实兜牢“三保”底线不出风险。
(六)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健全完善改革配套系列制度,下一步将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库管理办法等改革配套制度,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督促各级财政深入贯彻落实“零基预算”理念,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同时建立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各项配套制度。三是继续推进各类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工作。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商,加快研究制定税务征收经费管理体制。加快研究制定市与县(市、区)新的财政体制方案。紧跟省的改革步伐,研究推进教育、科技、交通等领域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根据《阳江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四是继续抓好县级和市级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积极对接省财政厅,对照评价方案,逐项指标抓好落实,力争 2021 年县级和市级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21 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努力在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中取得新作为,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为我市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财政力量!
附件1 2021年阳江市本级政府预算.pdf(省模板)
附件3 阳江市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预算草案.pdf
附件7 阳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阳江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的决议.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