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阳东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阳东区政府网站 时间:2019-02-03 16:2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之十二   

  ——2019年1月12日在阳江市阳东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阳江市阳东区财政局局长  王启峰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东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南拓东融、海陆联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新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加强收支管理,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据统计,2018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880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120607万元增加20273万元,增长16.81%,完成年度预算的113.41%。其中:增值税收入52068万元,同比增长65.16%;企业所得税收入11320万元,同比增长31.78%;个人所得税收入4968万元,同比增长53.24%;土地增值税收入6127万元,同比减少37.65%;资源税收入694万元,同比增长60.6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6219万元,同比增长84.2%;房产税收入5997万元,同比增长1.29%;印花税收入1418万元,同比减少38.59%;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4693万元,同比增长30.4%;车船税收入1207万元,同比减少10.33%;耕地占用税收入1087万元,同比增长120.04%;契税收入6832万元,同比增长41.8%;非税收入27403万元,同比减少30.77%,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19.45%。 

  2018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0101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300807万元增支79294万元,增长26.36%,完成年初预算的153.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049万元,同比增长13%;公共安全支出17330万元,同比增长17.63%;教育支出74751万元,同比增长10.98%;科学技术支出3415万元,同比增长35.5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266万元,同比减少3.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377万元,同比增长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0100万元,同比增长7.26%;节能环保支出6503万元,同比增长77.68%;城乡社区支出32070万元,同比减少13.11%;农林水支出72678万元,同比增长197.57%;交通运输支出6246万元,同比增长73.2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430万元,同比增长83.91%;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48万元,同比增长15.18%;金融支出14万元,同比减少72%;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4915万元,同比减少31.58%;住房保障支出6236万元,同比增长105.8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624万元,同比增长199.32%;其他支出938万元,同比减少48.94%;债务付息支出2589万元,同比增长65.22%。 

  2018年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8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129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45746万元,上年结余55429万元,调入资金2029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1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为495935万元;阳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10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605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74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资金4587万元,全年财政支出总计451489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的支出4444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8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9292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2757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38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155万元。 

  2018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2211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5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666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万元;其他支出2838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155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0万元。 

  2018年阳东区政府性基金收入6929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85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1000万元,上年结余7062万元,总计收入为9520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8221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18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202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552万元,总计支出8901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19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33万元,全部来自股利股息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23.71%,上年结余153万元,总计收入586万元。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52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17%,调出资金58万元,总计支出58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万元。 

  二、2018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 

  1.2018年末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4876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0332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45446万元;政府或有债务余额为970万元,其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余额为734万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36万元。 

  2.2018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176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20281万元,专项债务51588万元),比上年债务限额增加47274万元。2018年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以及一般债务余额和专项债务余额均没有超过债务限额,债务结构合理,总体风险可控。 

  (二)债务收入及使用情况  

  2018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收入56746万元。一是置换债券转贷资金收入10746万元,用于置换现有的存量一般债务及2015年发行的一般债券,降低债务成本;二是新增债券转贷资金收入46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转贷资金35000万元,主要用于城乡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茂铁路阳江段项目资本金、东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项目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等;专项债券转贷资金110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发展中心土地储备及前期土地开发资金支出。 

  (三)债务偿还情况  

  2018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还本支出11478万元,其中使用上级置换债券置换现有存量债务9434万元,使用上级置换债券借新还旧1312万元,部门使用自有资金偿还732万元。 

  三、2018年财政工作情况 

  (一)强化收入征管,合力做实财政收入   

  2018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狠抓收入征管,做到了聚财有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16.81%,财政收入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是抓重点。强化重点纳税户、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征管,抓好核电税收、房地产行业税收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征管和清缴力度。二是培财源。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扶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协调发展,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五金刀剪、风电等产业聚集,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培植后续税源。三是建机制。落实财税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动态和重点税源情况,全面摸清摸透我区的财税收入情况,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情况,加强与经济部门联动,落实各项增收措施,确保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收入质量不断提升,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80.55%,和上一年相比高出13.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保障重点投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以推进我区“三大抓手”为突破点,以“项目落实年”为契机,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支出进度,确保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得到扎实的财力保障。 

  1.积极支持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投入4517万元用于支持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区本级预算安排922万元,上级专项资金安排3595万元,主要用于省道297线改建工程、省道276线新建工程、农村公路会车平台建设等。此外,利用新增债券转贷资金6388万元用于支持深茂铁路阳江段项目资本金及改桥工程新增投资。 

  2.极促进工业园区扩能增效。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投入资金2716万元,主要用于园区道路污水管网、防洪排水、园区环境整治、自来水管网、五金刀剪示范园建设,完善了园区设施,优化了配套环境,为我区工业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积极筹备我区第二轮珠海对口帮扶产业园PPP项目,计划总投资额68345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申请入库。 

  3.加速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积极利用PPP模式加速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其中,利用PPP模式投资1.3亿元建设新江台大道,目前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阳江市阳东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PPP项目计划投资101091万元,该项目已经进入采购阶段。利用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付龙山公园BT项目建设1500万元,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40万元。利用新增债券转贷资金安排15309万元用于城乡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政策扶持,助推企业发展 

  1.为提高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年财政拨付科技经费1428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通过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共落实上级帮扶资金2873万元,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技术改造、高新企业培育及内贸流通、现代服务业引导等。 

  2.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收费清理改革、加强涉企收费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严格落实国家收费清理及减免政策的基础上,取消、免征、缓征或降低收费标准11项(次),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17967万元,其中取消、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697万元,现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减轻企业税负114270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成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配合做好东城国家粮食中转库新库区的建设工作,今年共拨付5000万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持续改善民生,助力富美阳东建设      

  2018年,全区民生支出28.04亿元,同比增长28.92%,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数的73.54%,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1.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全区教育支出74751万元,同比增长10.98%,有效保障了我区教育经费需求。全年共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7965万元,义务教育山区教师补助保障资金3589万元。积极落实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共拨付营养改善计划经费62万元,惠及学生620人。拨付2018年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资金575万元,确保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落实教学设备采购资金4860万元,有效地完善了我区各中小学教学设备资源。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投入教育校舍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建设工程、东平镇和新洲镇学校BT回购等各类工程建设资金2500万元,确保全区中小学校校舍都能达到结构安全、功能齐备、配套齐全。 

  2.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6711万元,同比增长7.26%,有效保障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所需。安排资金3130万元用于区新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拨付27万元用于推进区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建设前期工作开展。拨付1691万元用于红丰镇卫生院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基本竣工。积极支持我区家庭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三融合”工作有效推进,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省内联网结算,4间定点医疗机构实施跨省联网结算,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3.积极支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079万元,同比增长11%,为我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全年区财政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231万元,惠及群众12024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支出3421万元,惠及群众3633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支出1499万元,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321人,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84人;孤儿基本生活支出222万元,惠及群众161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2375万元,惠及群众71860人;拨付154万元补助12858名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4.积极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全年我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476万元。落实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14万元,打造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8个,打造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4个,更好地促进我区乡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我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完善三馆设备设施。支持乡镇文化站提质发展,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项目,如农村电影放映、幸福阳东·周末大广场文艺汇演等。 

  5.积极支持建设美丽乡村。一是积极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投入14430万元用于支持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第一期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期项目全部动工建设。二是保障农村保洁实施。从2018年起,区财政按照全区现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0元标准,共安排农村保洁奖励资金600万元,用于农村保洁,并落实265万元用于购置农村保洁工具。三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投入资金372万元,用于1448个自然村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投入资金700万元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1座、村级密闭式垃圾屋148间、垃圾收集池1200个,自然村共配置垃圾桶3000多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运营覆盖率达到90%,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改善农村饮水质量。投入3500万元持续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分批建设,受益人口18.41万人。 

  6.积极支持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投入1730万元用于扎实推进河长制,“三乱两非五清”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拨付2200万元用于合山、东平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及大沟、东平等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合山、东平镇污水配套管网已基本完工。拨付413万元用于我区碳汇林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补贴工作,共拨付32批次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资金452万元。 

  7.积极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检查工作,2018年已拨付扶贫资金5546万元,完成危房改造486户,实施扶贫项目137个。同时,积极做好涉农补贴发放工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全年共发放政策性补贴达7189万元。 

  8.积极支持我区平安阳东建设。全年投入综治工作经费715万元,其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经费300万元,有力保障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和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主线,深化财政改革攻坚。一是加大力度统筹存量资产和资金,集中财力优先投向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大政策项目,发挥财政资金作用。二是深化区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按照“两转变、两精简、两提高”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理财理念,积极拓宽财力统筹渠道,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切实增强依法理财意识,严格防控财政运行风险,全面提升理财管财用财水平,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三是围绕我区开展“大清理、细梳理、快办理”行动要求,对涉及影响“发展、改革、民生等领域存在的一些该办未办、该理未理的事项和问题”进行排查,认真梳理财政领域方面的问题,并积极开展整改。 

  (六)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严格财政资金监管,构建高效、规范、科学的财政监管网络。一是绩效评价常态化。探索财政资金事前评价方式,以构建项目库为契机,全面铺开绩效目标申报,并将资金绩效目标作为申报部门预算的前置条件和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执行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监督检查制度化。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民生热点、重点行业、财政存量资金、基层财政、预决算公开等,加大对扶贫、农业、环保等领域的监督力度。三是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化。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债务规模控制、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控制等工作,实行债务管理预算化,提高债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防范控制债务风险。2018年综合债务率为16.52%,债务率较低,债务负担未超出偿债能力,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四是工程财政审核规范化。通过规范评审环节,完善评审程序,有效规范了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2018年累计评审工程项目1101项,审核金额共205294万元,核减金额10693万元,核减率4.95%,有效核减了大量不合理资金,保障资金合理投入,提高了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五是政府采购监管科学化。严格按照相关采购法律法规开展监管政府采购,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2018年全区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16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765万元,节约资金395万元,节约率为3.89%。六是农村财务管理有序化。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各代理记账单位的财务行为,切实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水平。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监督指导和政协积极建言的结果,是全区各镇各部门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全面审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财政增收基础不牢固,财力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支出主要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用于发展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小,整体财政运转困难。下一步,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2019年预算草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编制好2019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促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实现富美阳东,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我区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预算编制的有关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深入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转变财政管理重心,从全流程预算管控转变为聚焦预算编制、放开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管。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改善民生,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财政预算编制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合法真实、收支平衡的原则。收支预算编制坚持积极稳妥,真实可行,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讲求绩效,确保收支平衡。二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支出预算编制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并优先安排民生实事、政策考核、项目配套资金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支出,坚持厉行节约,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压减一般性项目支出。三是统筹财力、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资金统筹编制,优化资金使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满足各项民生支出需要和社会发展所需。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按照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49333万元,比2018年收入实绩140880万元增加8453万元,增长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税收收入122555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增长8%;非税收入26778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减少2.28%。其中,增值税收入56233万元,比上年增长8%;企业所得税收入13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7%;个人所得税收入4454万元,比上年减少10.35%;资源税收入7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7%;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7517万元,比上年增长8%;房产税收入6477万元,比上年增长8%;印花税收入1531万元,比上年增长7.97%;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5068万元,比上年增长7.99%;土地增值税收入6617万元,比上年减少8%;车船税收入1304万元,比上年增长8.04%;耕地占用税收入1174万元,比上年增长8%;契税收入7379万元,比上年增长8.01%;环境保护税收入391万元,比上年增长8.01%;专项收入11213万元,比上年增长4.2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6983万元,比上年增长2.99%;罚没收入22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172万元,比上年减少40.31%;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8万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他收入239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根据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49333万元,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9188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资金44446万元,加上调入资金18000万元,全区财政总收入计划为303668万元。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290660万元,加各项转移性支出13008万元,全区财政总支出计划为303668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49769万元,比上年实绩42049万元增长18.36%;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4087万元,比上年实绩17330万元减少18.71%;教育支出安排50837万元,比上年实绩74751万元减少31.99%;科学技术支出安排2691万元,比上年实绩3415万元减少21.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3566万元,比上年实绩5266万元减少32.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32161万元,比上年实绩43377万元减少25.86%;卫生健康支出安排41613万元,比上年实绩50100万元减少16.94%;节能环保支出安排5099万元,比上年实绩6503万元减少21.59%;城乡社区支出安排16753万元,比上年实绩32070万元减少47.76%;农林水支出安排29696万元,比上年实绩72678万元减少59.14%;交通运输支出安排3729万元,比上年实绩6246万元减少40.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2100万元,比上年实绩3430万元减少38.7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717万元,比上年实绩1548万元减少53.68%;金融支出安排43万元,比上年实绩14万元增长207.1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5053万元,比上年实绩4915万元增长2.81%;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3022万元,比上年实绩6236万元增长269.1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1488万元,比上年实绩6624万元减少77.5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1588万元,预备费支出安排2600万元;其他支出安排43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安排3618万元。 

  2019年预算支出安排与上年实绩相比部分项目出现减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实绩中含有省、市安排的专项一次性补助支出数额较大,而2019年提前下达的该部分专项资金数额相对较小,因此和去年相比部分项目减幅较大。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05900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增长52.8%。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00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9.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300万元,比上年实绩减少21.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600万元,比上年实绩减少9%。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59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619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安排为112099万元。 

  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4099万元,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持273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298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7.8%;农林水支出11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129万元;其他支出751万元,比上年实绩减少73.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4099万元,加上调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18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安排为112099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430万元,主要来自烟草公司的股利、股息收入,加上上年结余资金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为434万元。相应计划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4万元。 

  五、完成2019年预算目标主要措施 

  (一)抓收支,促发展,力争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落实收入责任,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处理好依法组织收入与按规定减税降费的关系,协调执收部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努力培植税收大户。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后劲。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成长型企业,尽快成长为新增优质财源。同时,以全区开展“大清理、细梳理、快办理”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处置利用,重点协调做好土地盘活,增加储备存量,加快做好土地出让收入入库工作。 

  2.科学安排支出,确保财政支出聚力增效。加快上级资金的分配,牢固项目基础,制订落实项目用款进度计划。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的跟踪监控,严格落实支出进度通报制度。主动协调各预算单位,及时审核项目分配方案和安排支出,确保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专项资金的拨付,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加快专项资金实际用款进度。加强工作的督查考核,实行支出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等刚性支出。保运转方面,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努力开源节流,确保基本运转支出需要。保民生方面,加强财力统筹,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向民生倾斜,争取全年达到70%以上的比重。保重点方面,用好用活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我区重大项目支出,支持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确保财政政策实现聚力增效。 

      (二)增投入,促转型,力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19年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等政策,切实降低税收、用地等民营企业税费成本,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19年预算安排科学技术资金1305万元,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技术改造事后奖补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我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我区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场入孵。 

  3.积极支持我区融入主城区一体化发展。2019年预算安排2500万元用于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及项目前期费用支出,支持我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计划投入2亿元用于支持完善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新江台大道建设,加快推进南华路、滨河大道、湖滨路和永安路延伸工程、迎宾大道改造及延伸工程等城区骨架路网建设,推动新区旧城连片发展。支持滨河公园和滨江公园动工建设,建成竹嵩山森林公园,着力塑造“人在城中、城在公园中”的城市特色风貌。 

  (三)打基础,补短板,力争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1.聚力精准施策。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和利用上级农业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我区现代农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中低产田等项目建设,新建一批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支持我区发展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园、生态种养园、水果产业基地、家庭农场等项目。安排旅游强区资金500万元,推进“旅游+”建设,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拓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发展一批“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旅游特色村。支持我区加快现代海洋渔业,积极拓展远洋捕捞,扩大深水网箱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 

  2.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支持我区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720万元用于支持我区农村垃圾收运市场化营运,安排52万元用于支持实施10个镇垃圾转运站垃圾压缩污水收运,安排300万元用于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改项目。安排2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农村公路硬底化5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拓宽工程建设2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50公里,改造和加固农村公路危桥10座。支持我区13个省定贫困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所在村庄及有条件的村庄率先建设美丽宜居村、创建特色精品村。 

  (四)惠民生,促和谐,力争社会保障提升新高度 

  1.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4元和25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980元和2640元。 

  2.大力支持我区巩固脱贫成果。安排区级财政资金807万元,用于支持我区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标准,深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工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3.继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支持阳东新实验学校、阳东区第一小学、阳东金湾小学、红丰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建设。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新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省定标准给予补助,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支持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和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加快阳东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阳东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和基层卫生机构改造提升工作。支持我区实施系列“文化民生行动”,升级改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 

  4.大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保障我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费需求,全力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支持我区加强那龙河、大八河、寿长河保护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精细化管理。大力支持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阳东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完善城区及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安排城区和开发区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3845万元。安排600万元农村保洁奖励资金用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安排250万元为5间乡镇卫生院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五)防风险,重机制,力争财政资金监管达到新水平 

  加强库款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强化置换债券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库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库款维持在合理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实施风险评估和预警,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相关性债务管理,着重关注隐性风险,控制好地方其他相关债务增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夯实预算执行管理基础,完善国有资产和会计管理,狠抓制度建设和执行,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加快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设,完善财政支持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积极打造阳光财政,继续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要求,积极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六)转重心,明权责,力争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突破重点改革任务,严格执行《关于深化区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意见》规定,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以依法依规、简政放权、绩效导向、风险防控为原则,以财政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转变财政管理重心,从全流程预算管控转变为聚焦预算编制、放开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管。转变部门权责配置,从预算管理权责交叉转变为权责明晰、各负其责。同时,精简财政资金和项目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效率,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充分发挥各镇各部门推动改革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实干争先,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美阳东做出财政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