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8-04 21:4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把握国家财政政策取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狠抓增收节支,按照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重点保证“三农”、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一)一般预算收支

据快报统计(下同),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2864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7.94%,比上年增长54%。综合增长率为57.99%,创历史新高,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排全省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66个县(市、区)的第二位。

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2238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6.90%

2、非税收入62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93.38%

2011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7047万元,比上年增长49.02%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13693万元,比上年增长0.77%

2、公共安全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30.51%

3、教育27888万元,比上年增长50.86%

4、科学技术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9%

5、文化体育与传媒1144万元,比上年增长82.75%

6、社会保障和就业12241万元,比上年增长53.42%

7、医疗卫生14482万元,比上年增长75.67%

8、节能环保166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5%

9、城乡社区事务1344万元,比上年增长56.28%

10、农林水事务34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71%

11、交通运输2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53%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8%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453万元,比上年增长0.14%

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844万元,比上年减少19.39%

15、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495万元,比上年减少27.42%

16、住房保障709万元,比上年增长485.95%

17、其它支出739万元,比上年减少44.31%

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2864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8268万元,上年结转、结余6260万元,调入资金1700万元,财政总收入13486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704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7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500万元,财政总支出13132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545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3407万元,净结余138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

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36246万元,上级补助基金收入8543万元。201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44097万元,上解支出692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过去一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精心组织收入,积极完成任务。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及早布置和明确各项税收征管任务,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联动,促进部门组织收入进度均衡发展,做到科学预测财税收入动态,及时掌握重点税源和重点税收项目,做到应收尽收,实现各项收入足额入库。

——强化支出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坚持“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对“三公”经费监管。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范庆典、节会等方面的经费支出,保证了全县预算盘子正常运转。

——投入资金34915万元,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其中: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21476万元;投入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资金13439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三农”事业的发展。

——投入资金21134万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中:投入  3240万元,建设县二中二期和县一小工程;投入467万元,加强校安工程建设;投入722万元,做好义务教育中小学长效维修建设;拨付义务教育补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等资金4205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学生“读书难”问题;拨付教师工资12500万元,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投入资金24355万元,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发放养老保险资金4331万元,保证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投入劳动就业与再就业资金1534万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及困难群众25106人就业与再就业;发放低保、五保资金1872万元,解决城镇、农村低保、五保人员基本生活问题;发放孤儿生活费补助131万元;投入8239万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9.96%;投入8248万元,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物集中采购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县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投入资金10636万元,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其中:投入  7273万元,建设汇景大道、枫景路、逸景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和 “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投入2064万元,改造县城污水管网;投入1180万元,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

——投入资金2248万元,强力推进沙扒旅游强镇和宜居城乡建设。其中:投入1900万元完成沙扒八仙台等景点建设和镇街景观改造,启动月亮湾旅游渡假项目建设;投入348万元建成了县城3个垃圾中转站和6个镇的垃圾中转站,使我县旅游设施和城乡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投入资金2435万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其中:投入招商引资资金2240万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华润风电、建华管桩、博德陶瓷生产基地等项目,投入企业技术挖潜资金195万元,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改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大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缓解我县财政资金调度和财力不足的困难。

二、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是我县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实现幸福追赶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起步之年。经过多年发展,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增幅,但由于收入堆头小,财政收入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地方财政收入还未能满足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把握国家财政政策,切实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2012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依法治税理财,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重点保证“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2年我县财政预算编制要坚持“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安排如下: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

2012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5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主要收入项目:

1、税收收入280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2、非税收入7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2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523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467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828万元,上年净结余138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76873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4516万元,全县可供支配的财力为723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剔除上级财政一次性追加专项支出后,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

主要支出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11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公共安全46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 %

3、教育24366万元,比上年增长25%

4、科学技术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

5、文化体育与传媒434万元,比上年增长21%

6、社会保障和就业10196万元,比上年增长29%

7、医疗卫生9845万元,比上年增长29%

8、节能环保2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

9、城乡社区事务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4%

10、农林水事务4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5%

11、交通运输8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

15、住房保障支出872万元,比上年增长23%

16、粮油物资储备事务509万元,比上年增长4%

17、其它支出637万元,比上年增长7%

18、预备费2189万元,按预算总支出的3%安排。

按上述安排,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7687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76873万元,收支相抵,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970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705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了实现2012年预算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收入工作,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要紧紧围绕财政增收目标,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一是要科学分析财政收入动态。准确预测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微调对完成收入任务的影响程度。试行税收收入征管、企业经营状况和财政收入信息共享网,实时掌握税收情况。二是要抓好税收收入的征管工作。着重抓好重点税源、重要项目税收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三是要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堵塞漏洞,严格非税收入的支出管理,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确保预算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严格按《预算法》编制和执行预算,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打赤字预算。在保证运转的基础上,集中财力保证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大对民生、“三农”的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2年,我县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服务问题,大力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全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力度,按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比例要求,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法定增长。2012年,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4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5%。重点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2012年全县教育支出24366万元,比上年增25%。要继续筹措资金完善县二中二期工程和推进阳西一小建设。要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和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扎实推进医药制度改革。提高对农村劳动力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困难群众的就业与再就业的投入。切实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自然灾害救济,企业军转干部,临时生活救助,五保供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支出等重点支出需要,使各阶层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

(四)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民主理财的要求,从财政收、支、管、用等方面对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省直管县”改革之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公务卡结算等各项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重点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及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实现财政票据购、领、销全程电子化。所有非税收入收缴都要在统一的收缴管理体系中运作,全面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切实保证非税收入及时准确、安全收缴。

(五)加快制度建设,完善财政监督体系。认真学习省、市财政部门财政资金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结合我县财政资金管理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扩大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加强财政资金内部监控。健全财政外部监督机制,积极配合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部门对预算、决算以及财政资金的监督,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在人大常委会、监察、财政、审计部门专线联网,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督,配合做好年度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大力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