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8-04 21:4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依法加强收入监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一般预算收支

  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11万元(快报数,下同),完成年度预算108.13%,比上年增长25.4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126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04%。

  2、非税收入144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7.87%。

  2009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3322万元(快报数,下同),比上年增长3.42%。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3%。

  2、公共安全支出5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2.30%。

  3、教育支出15720万元,比上年增长8.50%。

  4、科学技术支出569万元,比上年增长79.50%。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8.14%。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56万元,比上年增长0.69%。

  7、医疗卫生支出6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0%。

  8、农林水事务支出17279万元,比上年减少17.04%。

  9、城乡社区事务等各项支出7397万元,比上年减少7.04%。

  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411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8578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874万元,调入资金21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7663万元。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322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954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7537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287万元(其中净结余138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

  200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96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28.43%。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9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8万元。

  3、育林基金收入36万元。

  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42万元。

  5、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12万元。

  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4977万元。

  7、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68万元。

  200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21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71.30%。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0万元。

  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万元。

  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18万元。

  5、农林水事务支出894万元。

  6、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9万元。

  200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5962万元,上级补助基金收入616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22131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过去一年,我县财政积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化解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等不利因素,保证了全县财政平稳运行。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大力组织收入。2009年,我县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做好财税收入征管工作,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做到了应收尽收。一是坚持执行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系,寻找对策,及时化解不利因素,保证了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认真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及时将财税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明确各自的任务。三是认真抓好契税收入征管工作,实现了契税收入的较大突破。

  ——大力支持工业发展。投入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专项资金1029万元,加快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步伐。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基础建设顺利进行。投入企业挖潜改造、企业博览等资金150万元,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柴油补贴等农业补贴617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投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水库移民补助、农机购置等补助资金7518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成了溪头、上洋、程村等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问题。

  ——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了迎宾大道及路灯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大垌山路、汇景大道、枫景路、“一河两岸”、新上洋桥等工程建设的步伐,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置业环境。

  ——大力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度资金1.3亿元,有力地保证了阳西县第二中学一期建设按时完成并投入使用。拨付城镇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2579万元,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15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财政资金10692万元,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投入社会保险资金4490万元,扎实推进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投入劳动就业资金628万元,扎实推进就业与再就业、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转移就业等工作;投入低保资金1240万元,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工作;投入资金364万元,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投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乡村医务人员及基层卫生院补助等资金3970万元,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投入旅游基础建设资金30万元,不断完善大垌山旅游风景区、沙扒海天度假村、东湖咸水矿温泉等景点基础设施,促进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惠农政策,拨付财政补助资金276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了建华管桩厂、华润风电和中昌海运等项目到我县投资。

  ——大力支持环保事业的发展。投入环保资金947万元。其中投入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100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红树林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资金847万元,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力加强支出管理。不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实现了按新科目编制部门预算的目标,绩效评价工作得到扎实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稳步推进,全县预算单位都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

  ——大力加强财政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县人大对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审议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县人大“实时在线”财政监督系统,不断加强公共财政编制、执行监督和问效体系的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监督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拨付和使用实行全程监督。对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严格进行预、结(决)算审核,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把非税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体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对“收支两条线”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挪用、坐支和私设“小金库”行为,保证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大力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2009年,通过积极努力,得到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缓解了我县财政资金调度和财力不足的困难。

  二、2010年预算草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力做好财政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完成,任务相当艰巨。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趋缓,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这将对我县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有力措施,为我县扩大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增强后劲提供了新的机遇。经过多年发展,我县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日益显现,为我们招商引资,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要抢抓机遇,充分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全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今年我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0年我县财政预算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安排如下:

  (一)一般预算收支

  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6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主要收入项目:

  1、税收收入14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6%。

  2、非税收入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

  2010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637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247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847万元,上年净结余138万元,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38832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079万元,全县可供支配的财力为367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主要支出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

  2、公共安全支出2979万元,比上年增长8%。

  3、教育支出1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

  4、科学技术支出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

  7、医疗卫生支出2695万元,比上年增长53%。

  8、农林水事务支出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

  9、城乡社区事务等各项支出3798万元,比上年减少21%。

  按上述安排,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3883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为38832万元,收支相抵,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1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7480万元。主要收入项目: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23万元。

  2、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万元。

  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7万元。

  4、育林基金收入60万元。

  5、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80万元。

  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5235万元。

  7、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872万元。

  201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48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万元。

  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387万元。

  3、农林水事务支出60万元。

  4、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6万元。

  按上述安排,201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2748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27480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为了实现2010年预算目标,要切实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收入工作。一要继续坚持财税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挖掘增收潜力,抓好重点税源、重点项目税收的征管工作。二要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把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有效增收。三要进一步拓宽理财思路,增加财政可用财力,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二)继续加强预算支出管理。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严格预算约束,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是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经费及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经费支出的需要,保证社保、“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支出管理,严格依照定员定额等标准编制、核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大力压缩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以及采取财政贴息融资等办法筹措资金,大力推进“一河两岸”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城迎宾大道主线、支线工程建设,加快滨江北路、人民南路、汇景大道、大垌山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并完善供水、供电、排污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继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一是大力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火炬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财政补助等政策,不断优化火炬园区发展环境,提升火炬园对外吸引力。三是继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扶持五金刀剪、旅游帽袋、电梯配件等传统行业技改创新,更加科学地发展。四是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招商引资经费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到我县投资。

  (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认真做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柴油补贴等农业补贴资金的拨付工作。二是加大对西瓜、北运椒、五彩薯等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大对海洋渔业的支持力度,做强做大吊桩养蚝、网箱养殖、高位池养虾等特色水产养殖业。四是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好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加强水利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五是加大对农村安居工程、饮水工程、村村通公路等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问题。

  (六)继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继续积极筹措资金,完成阳西县第二中学二期工程建设,抓紧阳西县第一小学建设;认真做好城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书杂费工作,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补助资金的拨付工作,确保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有书读;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二是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就业与再就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制度;继续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三是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做好镇级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和乡村医务人员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对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抓好县中医院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七)继续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一是自觉接受县人大对财政的监督,继续完善县人大“实时在线”系统,建立“阳光财政”。二是继续完善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督。三是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的审核力度,实现财政资金的更大效益。

  (八)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切实缓解我县财政资金困难。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