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
来源:本站 时间:2014-08-04 21:4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关于2009年阳春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按照中央、省、阳江市的一系列经济工作部署以及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以“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依法治税理财,努力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09年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情况

  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06万元(其中镇级收入14738万元),为年度预算103.32%,比上年增收5000万元,增长15.72%。加上税收返还824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41157万元、转移支付补助4170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40万元、上年结余2446万元(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全年财政总收入130697万元。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6347万元(其中镇级支出27252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113410万元增支12937万元,增长11.41%。加上上解支出2219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505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12907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626万元,其中净结余138万元。

  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一)国税征收9433万元,比上年下降9.32%,减收970万元。

  (二)地税征收18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0%,增收3661万元。

  (三)财政口径征收9240万元(含其他增值税退税-177万元),比上年增长33.31%,增收2309万元。其中:

  1、耕地占用税366万元,比上年增长293.55%,增收273万元。

  2、契税2758万元,比上年增长0.99%,增收27万元。

  3、专项收入1710万元,比上年下降1.16%,减收20万元。其中:排污费213万元;教育费附加1429万元;水资源费收入21万元;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47万元。

  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954万元,比上年增长 80.93%,增收874万元。

  5、罚没收入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46%,增收792万元。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50万元,比上年增长 45%,增收450万元。

  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9万元,比上年下降19.18 %,减收14万元。

  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1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4%,增支3198万元。

  (二)公共安全支出6590万元,比上年增长40.84%,增支1911万元。

  (三)教育支出28700万元,比上年下降3.69%,减支1101万元。

  (四)科学技术支出1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4%,增支145万元。

  (五)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25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增支26万元。

  (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3%,增支2653万元。

  (七)医疗卫生支出147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3%,增支1504万元。

  (八)环境保护支出854万元,比上年增长71.49%,增支356万元。

  (九)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211万元,比上年增长78.13%,增支1847万元。

  (十)农林水事务支出1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0.20%,增支34万元。

  (十一)交通运输支出317万元,比上年下降59.10%,减支458万元。

  (十二)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25万元,比上年增长63.99%,增支478万元。

  (十三)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3680万元,比上年增长55.47%,增支1313万元。

  (十四)金融监管支出50万元。

  (十五)其他支出49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3%,增支981万元。

  2009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增收,努力实现“保增长”目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以及国内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迎难而上,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收入征管。一方面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依法足额征税;另一方面狠抓非税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收缴行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土地收益和利息收入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大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严格规范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与省财政补助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结合使用,发挥乘数效应,加快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24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9家企业入园动工建设,年内预计有5家以上企业建成投产。继续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调动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引进了阳春海螺水泥和阳春华润水泥等重大项目,为我市奠定坚实的财源基础。积极利用各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我市一江两岸、阳春大道二期、阳春大道三期(漠阳江四桥及辅助道路)、兴华路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科技三项经费和企业技改专项资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贯彻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促进外贸持续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资金安排上坚持“保重点、保稳定、保运作、促发展”的原则,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公共支出需要,保证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政权机关正常运作所需经费,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及免除相关减免经4887.85万元,免费为2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676人得到生活费补助,农村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1530万元,全市1万多名教师受惠。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利用上级财政资金,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2009年投4264万元整治土地项目和改造低产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发放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涉农惠农补贴资金7206万元,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用好中央扩大内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建成了一批饮水安全工程,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三是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积极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保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配合市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部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工作2009年,全市共征收各险种社会保险基金28054万元,发放26180万元;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6万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支出10096万元,参保人数77.67万人,覆盖率达到98.6%。四是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我市大幅简化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取消“乡镇财政所审核,县财政局兑付”环节,改为销售网点现场兑付,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得到实惠。2009年,全市已兑付补贴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共17952台(辆),兑付补贴资金652.83元,有力地拉动了农村消费。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除崆峒等偏远地区单位外,市直103个预算单位已纳入集中支付管理;精心做好村账代理记账工作,全市337个村(居)委会,已与财政所签订代理记账协议的有327个,占97%,有15个镇已全部完成委托代理记账各项工作;纵深推进政府采购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共完成采购规模44322万元,节约采购资金240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5.15%

  (五)强化财政监督,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做好政府投资工程的预决算审核,全年评审项目191个,核减金额5728.35万元,核减率11.54%;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增加高中学位贷款贴息专项资金、2006—2007年度省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008乡镇卫生院机构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等开展绩效评价, 使全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二、2009年市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一)基金收入情况。2009年,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3060万元,比上年下降35.54%,减收127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208万元,全年总收入28268万元。主要项目有: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43万元,比上年增长741.18%,增收126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48万元,比上年增长77.78%,增收21万元。

  3、育林基金收入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增收5万元。

  4、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7万元,比上年为净增额。

  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73万元,比上年下降31.13%,减收33万元。

  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1934万元,比上年下降36.16%,

  减收12426万元。

  7、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448万元,比上年下降18.25 %,减收100万元。

  (二)基金支出情况。2009年,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8268万元,比上年下降28.51%,减支11245万元。主要项目有: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1万元,比上年下降34.64%,减支186万元。

  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8万元,比上年增长77.78%,增支21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万元,比上年下降29.45%,减支48万元。

  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565万元,比上年下降31.20%,减支11595万元。

  5、农林水事务支出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6.06%,增支423万元。

  6、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43万元,比上年增长741.18%,增支126万元。

  以上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情况表明,2009年,全市财政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强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结果,也是市财税部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广大财税干部辛勤劳动、扎实工作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强基础、保增长、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争取圆满完成今年财政工作任务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